【摘 要】
:
目的:探究人源化抗CD19和FcγRIIb双特异性抗体XmAb5871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外周循环中纯真B细胞活化通路中染色质可及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变化。方法:收集符合入组要求的20例IgG4-RD患者,给予药物XmAb5871治疗前后和治疗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运用磷酸化流式细胞术研究IgG4-RD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各个亚群(纯真B细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人源化抗CD19和FcγRIIb双特异性抗体XmAb5871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外周循环中纯真B细胞活化通路中染色质可及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变化。方法:收集符合入组要求的20例IgG4-RD患者,给予药物XmAb5871治疗前后和治疗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运用磷酸化流式细胞术研究IgG4-RD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各个亚群(纯真B细胞亚群;转化记忆B细胞亚群;未转化记忆B细胞亚群;双阴性B细胞亚群)中p BTK和p SYK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分离术提纯纯真B细胞,运用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ATAC-seq)技术研究XmAb5871对纯真B细胞染色质可及性的改变;运用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CUT&RUN)技术进一步确认染色质开放区域的基因组件;运用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技术探究XmAb5871对纯真B细胞DNA甲基化的改变;运用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探究XmAb5871对纯真B细胞表达基因组的改变。最后,对转录因子靶数据库ENCODE,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进行基因组富集分析(PGSEA)对比ATAC-seq数据和RNA-Seq数据,探究发生改变基因的重要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意义,从进一步探究XmAb5871对B细胞的广泛抑制作用机制。结果:IgG4-RD患者外周血各个亚型B细胞(CD3-CD20+Ig D+CD27-:纯真B细胞亚群;CD3-CD20+Ig D-CD27+:转化记忆B细胞亚群;CD3-CD20+Ig D+CD27+:未转化记忆B细胞亚群;CD3-CD20+Ig D-CD27-:双阴性B细胞亚群)中p BTK在XmAb5871治疗后表达有所降低,而p SYK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ATAC-seq结果显示,大约7000个开放性染色质区域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改变,这些改变区域中对应了708个下调基因和1040个上调基因。开放性染色质区域在ATAC-seq基因组上与对应表达基因距离约为10Kb,此距离相对应的是转录起始位点增强子的区域。CUT&RUN检测再次对开放性染色质区域的转录增强子进行验证。WGBS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发生改变开放性染色质区域并无相对应的DNA甲基化的显著改变。RNA-seq结果显示,XmAb5871治疗后检测出808个下调基因和775个上调基因。同时对比分析XmAb5871治疗后ATAC-seq染色质开放性可及性改变的富集分析和RNA-seq基因表达改变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XmAb5871治疗后的患者表现出EBF,E2A,PAX-5,EBF1,WRNIP1等转录因子的表达降低,ELF1,CHD2,UBTF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升高。我们进一步利用转录因子靶数据库(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ENCODE)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比分析XmAB5871治疗后ATAC-seq染色质开放性可及性改变的富集分析和RNA-seq基因表达改变的富集分析。针对ATAC-seq结果,我们在GO数据库中发现富集基因包括:增强细胞骨架形成,减少代谢等;在KEGG数据库中发现富集基因包括:氧化磷酸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针对RNA-seq结果,在KEGG数据库中发现富集基因包括:通过胞浆和细胞膜的细胞间粘附,细胞核有丝分裂和细胞核分裂负调控,染色体分离的负调控,树突细胞形态建成的调控等。结论:XmAb5871以FcγRIIb依赖性方式下调B细胞中BTK磷酸化。在纯真B细胞BCR信号传导中,可观察到用药治疗前后染色质可及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而Cp G甲基化则未见明显改变。药物诱导后染色质可及性和表达改变的基因具有转录因子靶标的高度富集特征。XmAb5871改善患者病情与B细胞BCR信号通路,代谢和细胞骨架重组改变的生物学途径中磷酸肌醇水平的变化有关。这可以解释观察到的外周循环B细胞数量的变化,并阐明该药物的广泛抑制作用。此研究为更好的理解IgG4-RD疾病的全貌提供帮助,也为防治纯真B细胞分化为自身抗原所引起的特异性组织浸润性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最终导致肾功能严重不全的共同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缺乏完全阻断肾纤维化进程的有效治疗措施。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征表现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沉积,来源于由上皮-间充质转化或内皮-间充质转化产生的成纤维细胞的持续激活是纤维化进展中的重要生物学事件。最近研究表明,Yes相关蛋白(Yes-assoc
研究背景: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根据患者不同病型采取不同治疗手段,目前,部分类型白血病已经可以治愈,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尚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因此,新的治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NSCC)是2018年全球报道的第7大常见癌症,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头颈部癌涉及的部位较广,主要分为口腔、鼻腔、咽部、喉部等黏膜部位来源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由于目前尚无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术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致死性。由于卵巢位置深、早期症状不典型和筛查方法不可靠,大多数卵巢癌患者被诊断时已为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并联合紫杉醇(PTX)化疗,虽然近年来中位生存率有所改善,但随之而来的紫杉醇耐药现象已经成为卵巢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5年生存率仅为15%-30%。研究表明,RAB小GTP酶和相关调控蛋白及效应器参与许多癌症的发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发布的《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1990-2019》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其中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其在内膜下大量聚集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以及路易小体形成。PD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PD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轻或者不典型,一般患者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约50%和(或)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减少70%-80%时才会出现典型的运动症状,这导致PD在早期发
目的:心肌梗死常继发于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使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的缺血性损伤以及再灌注后造成的二次损伤,诱导心室重构的发生,即心室肌纤维化改变,导致局部心室僵硬度增加,舒张及收缩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多项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焦亡诱导胞内炎性因子及其代谢产物的释放,是加重心室肌重构的主要病理机制。炎症反应是细胞焦亡参与心室重构的关键环节,免疫激活产生的NLRP3炎性小体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尽管早期乳腺癌术后接受规范化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复发转移,探索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PARP抑制剂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概念获得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目前奥拉帕尼和他拉唑帕尼被批准用于BRCA突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居首位,目前,我国患病率为0.32%-0.36%,全世界患病率为0.5%-1.0%,且逐年上升。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类风湿关节炎起着关键作用,调整Th17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的失衡是治疗RA的核心靶点。Interl
近年来,随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功能和作用,尤其是在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前已有研究证明,长链非编码RNA UNC5B-AS1可对部分肿瘤细胞的增殖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在肾细胞癌(RCC)中,UNC5B-AS1调控癌细胞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针对UNC5B-AS1在RCC中生物学功能及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