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尼尔·笛福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享有“英国小说之父”的盛誉。多样的职业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笛福对动荡不安的环境下饱受苦难的人们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为其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笛福的作品不仅生动真切地呈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注人的心理状态。《摩尔·弗兰德斯》于1722年问世。这部小说声称是对其同名女主人翁人生的真实记叙。摩尔是一名罪犯的女儿,出生在新门监狱。在约70年岁月里,摩尔与四个男人经历了五段婚姻,做过情妇甚至妓女,因偷窃锒铛入狱,后辗转来到北美殖民地,变得富有,最终与丈夫回到英国,过着忏悔的生活。一直以来,这个人物的矛盾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摩尔的矛盾恰是笛福惯用的讽刺手法的一大佐证,但在是否所有矛盾都在笛福的掌控范围内或都是笛福有意而为之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摩尔身上的矛盾之处一定程度上是其矛盾心理状态的直接反映。本文结合文本和社会历史背景,从焦虑视角来探究小说《摩尔·弗兰德斯》。本文对焦虑的分析主要基于罗洛·梅、保罗·蒂利希等人的存在焦虑理论。本文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集中分析摩尔的存在焦虑,从死亡焦虑、无意义感焦虑和罪恶感焦虑三方面进一步探讨摩尔焦虑的原因和表现。第二章重点分析存在焦虑对摩尔成长过程的影响以及摩尔如何成功克服焦虑。第三章主要探究作者笛福如何参与摩尔的焦虑与摩尔的重建。本文的论点为:一,女主人翁摩尔饱受焦虑困扰,不断被焦虑左右,但最终通过自我重建成功克服焦虑情绪;二,摩尔作为笛福焦虑情绪的载体,其自我重建成为笛福排解内心焦虑的渠道。艰难的社会环境和不幸的个人遭遇使摩尔的生存面临许多威胁,从而导致其陷入存在焦虑。焦虑对摩尔的成长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她努力保存自己,开发个人潜能,提高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摩尔勇敢面对焦虑,积极应对导致焦虑的各种冲突,通过道德觉醒、经济独立、身份重构、人际关系重建等方式彻底解决冲突,成功克服焦虑情绪,获得内心安宁与满足。现实生活中,笛福与其笔下的人物摩尔一样,在苦难与恐惧中为生存苦苦挣扎。一定程度上,摩尔的焦虑反映了作者的心理状态,而笛福对摩尔的肯定及对其成功的设定反映出摩尔摆脱焦虑后的内心安宁与满足正是笛福本人的精神诉求。摩尔或者说虚构的“笛福”解决了笛福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给饱受困扰的笛福带来一丝安慰,使其难以排解的焦虑情绪,在小说世界里得到短暂释放。小说《摩尔·弗兰德斯》成为作者笛福排解自身焦虑情绪的一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