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中所提出的“水桶效应”指出,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而非最长的那一块,这种效应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社会风险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中,且最容易爆发于社会中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剧,人口流动加速、亲属网络疏离、独生子女增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等多方面原因,家庭空巢化已经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城市社区中纯老人的空巢家庭日益增多。通过影响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影响代际关系的家庭价值、影响道德水平的文化价值,老人与社会系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使其成为社会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城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在经济、生活、精神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已逐渐的显现出来,影响着老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受相关因素的影响,空巢老人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因此,对于其社会支持的建设与完善应受到更为广泛关注。本文以深圳市雷公岭社区的8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以空巢老人的需求为基础,从经济、生活、精神三个维度考察空巢老人所获得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在社会支持所存在的主要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在经济方面,只有50%的老人表示不存在经济上的问题,仍有50%的老人认为自身经济来源有限,自己的养老问题为家庭带来负担。在生活照料方面有25%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37.25%的老人需要陪护照顾。在精神慰藉方面,虽然在问卷中反映出老人对于现阶段生活都还比较满意,但是有25%的老人经常感到空虚寂寞,几乎所有老人对于老年生活持消极态度和较低的自我认同。针对于走访调查中所反映出的空巢老人的现实状况与特殊问题,本文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参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借用相关理论研究与工作技巧,从经济、生活、精神三方面入手,对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从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提出对策思考。在物质经济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直接或间接方面入手,为老人提供政策援助、借用社区相关资源和运营爱心项目来为城市空巢老人争取更多的物质经济保障;在生活照料方面,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对老人自身及其他照护支持主体的介入,增强老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提升其他照料支持主体的照护水平,从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精神慰藉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个体的特殊问题或群体的共同需求开展个案追踪和社区活动,以此来满足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