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扣除标准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 ——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个人所得税作为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研究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十分必要。而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往往会涉及费用扣除标准的变化。那么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对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及税收累进性是否起到了正向作用,与平均税率的改变相比较,其对再分配效应作用是否更强,这些问题都值得去讨论研究,能对今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文从理论角度上分析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和机制,阐述再分配效应的相关指标和其分解指标,以及费用扣除标准如何影响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接着介绍费用扣除标准的功能,梳理发展历程以及制度。在实证研究中,通过CHFS的数据进行了总体分析,再从收入阶层、地区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利用2016年的数据模拟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分析对比平均税率与费用扣除标准这两个因素对个税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实证研究,给出相关结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费用扣除标准对税收累进性有积极作用,但是会使得平均税率降低,收入再分配效应则随着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先上升再下降。第二,在费用扣除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后,平均税率的变化对于再分配效应的作用大于税收累进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现行的费用扣除标准已远远大于使累进性作用强于平均税率的值,因而我国今后的改革中,不应当通过提高费用扣除标准来进一步提高税收累进性,而是需要注重平均税率的影响。第三,通过对十等分收入阶层分组的研究来看,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能够使高收入阶层的税收份额占比上升,使中等收入阶层的税收份额降低,从而提高税收集中度和累进性,但会使税后基尼系数先下降后上升。第四,从不同地区来看,经济发展较好、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也就更高,能更好的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而在不同地区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当费用扣除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都会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也提出建议:第一,设定的费用扣除标准要与改革目标相适应。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角度不建议将费用扣除标准设定过高,但从为居民减税降负以及考虑物价成本的角度需要及时调整,进行指数化。第二,设定的费用扣除标准要与地区发展相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来制定合适的费用扣除标准。第三,加强税源管控,提高实际平均税率。第四,优化税率结构,并提高个税比重使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档案解密工作是档案工作中重要一环,确保及时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保证了政府信息的公开,体现了档案的价值。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档案作为重要的政府信息,在开放利用等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涉密档案解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档案不能及时解密,就难以满足公民的档案信息需求。加强档案解密工作的研究,探索和解决我国档案解密工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档案解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已成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公民组织行为(OCB)的研究已经建立,并且已经建立了这种额外角色行为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研究OCB对管理的影响,并区分OCB在业务中最具影响力的要素。该研究是在位于首都科摩罗的公共部门电信公司进行的。组织公民身份的行为应该是实施的新管理概念之一。重点是组织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OCB的因素,并根据亲社会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的要素,使用复杂的多变量工具开发OCB的理论
对上市公司来说,要获得核心竞争力、长期保持竞争优势,首先要有自生能力,即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的持续经营问题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大量公司破产后,有投资者质疑,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类似于持续性经营等重大问题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足,未能对投资者起到警示的作用。2016年我国审计准则被大范围修订,审计报告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中持续经营审计相关准则被再次修订,加强了注册会计
行业协会作为政企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促进经济的发展,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作用更加突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行业协会参与卡特尔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效应也越来越严重。一些行业协会不仅没有发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职能,反而沦为合谋企业限制和排除竞争的工具,这也暴露出我国《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反竞争效应的规制相对薄弱。另外,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执法机构并未
正确评估支农效率,能够帮助各个地区对自身的支农综合状况做到清晰定位,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调整支农方针和政策,补足农业短板、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实现高效发展。由于现有支农效率研究往往会使得支农效率值变成截尾数据,较少考虑地理空间区位对地区支农效率的作用,基于此思路,本文选择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来展开研究,以求对支农效率的实证研究思路进行丰富。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运用
近年来,股权质押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融资选择,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股权质押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越来越普遍。股权质押本身具有操作简便、流通性强等诸多优点,缓解了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出质人而言,质押物价值与股价波动密切相关,当股价下跌至警戒线时,控股股东就必须追加担保或补充保证金,一旦股价下跌至平仓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备受政府和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而作为最大民生的就业,自然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而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等差异,加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欠发达,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经济组织,是我国乡村经济的基础组织形式,承担着多重社会功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其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土地权利,而这两项权利取得的前提是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否则就无法享受该集体经济组织所分配的财产权益。目前,各地的认定标准复杂且不一致,存在以户籍、基本生活保障、承包地的取得、集体组织的内部决议等标准。这些标准或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方便。网络的便捷性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拘泥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由单向传播逐步向双向传播发展。同时,社交平台用户使用率的提升,让人们的交流也更加便利,网络已成为人们发表自身看法和观点的主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的更开放、更丰富、更迅速的特点可以让舆情在大众之间进行传播,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导向,给我国舆情管控带来全
被征地农民程序性权利是征地过程中农民享有的保障其静态意义实体权利的动态权利。近年来,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征用,在被征地农民实体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其程序性权利保障问题日渐突显。如何完善现有征地制度,在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更好地保障其程序性权利,构建完备的权利保障体系是研究的主要目的。程序性权利有两类,一类是征地程序中的程序性权利,另一类是救济程序中的程序性权利。与静态意义上的实体权利不同,程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