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概念考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仙”概念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厘清“神仙”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层次含义,并揭示出其演变的逻辑关系,对于中国的神话学和仙话学研究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对“神”与“仙”两个概念的字源、字义及其原初特征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在原初意义上,“神”概念主要是指自然神,其是被先民神化了的自然现象,是具有神秘性、主体性和创始性的超自然存在者,而“仙”概念是指人通过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具有出世性的超自然存在者,二者在产生根源、达成方式、生死观点和道德职责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神”和“仙”在各自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内涵不仅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而且在社会领域中,“神”和“仙”的形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具体化与普及化。对于“神”而言,人们在对于自然现象的神化的基础上,赋予了自然神以人格性特征,在对于祖先和历史英雄人物的神化的基础上,赋予了人格神以更为广泛的社会性特征。对于“仙”而言,灵魂不死观念的出现,降低了修炼成仙的难度,从而满足了更多人的成仙愿望,而道德规范的要求,又成为是否能够成仙或成就何种等级之“仙”的评判标准。因此,“神”和“仙”的演化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满足人对于“神”和“仙”的需求的过程。经过“神”“仙”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化,二者之间的区别已经不再稳固,二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方面,“神”向“仙”的转化过程与神话向仙话的转化过程,保持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这种转化与人们希望长生不死而成仙之思想的逐渐普及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道教神仙系统的确立与丰富,为“神”向“仙”的转化和神话向仙话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土壤,而受到道教神仙观念影响的历代统治者,不仅利用对于“神”“仙”形象的树立与弘扬,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手段,而且君王亦加入到修仙的行列之中。这些都促进了“神”“仙”概念的交汇与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神仙”。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从汉代到当代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神仙”概念的具体分析和研究,认为“神仙”概念具有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个层次是广义的“神仙”概念,其包含“神”概念与“仙”概念,即“神仙=神+仙”,这是基于对“神”“仙”两个概念之本质不同的理解,同时也符合人们对“神仙”概念的通常理解;第二个层次是狭义的“神仙”概念,其指“(具有)神(通的)仙”,即“神仙=仙”,这是基于对“神仙”概念定义的分析所得;第三个层次是特指的“神仙”概念,特指某种“仙”,即“不离于神”的“仙”。“神仙”概念的历史发展演变,不仅体现了这一概念对于人们之时代性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反映了“神”字在含义、词性,以及在这一概念之结构中所发生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为从地被菊中筛选出耐镉品种并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采用水培法对14种地被菊在20 mg/L镉胁迫下的富集特性进行了研究。按照镉胁迫下不同地被菊品种耐镉性和富集转移特性的强弱
“个性化营销”是从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营销策略,大多数学者认为,个性化营销的思想来源于“关系营销原理”。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络消费和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的交互时时刻刻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生活的方式。在通信领域,协议是一组网络开发者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论是公共网络还是私人网络,协议的存在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通畅与安全。为了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大量的协议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被创造出来,然而异构协议之间存在协议不匹配的问题,无法进行正常通信。随着网络架构的不断更新,应用之间的功能融合,由支持不同类型协议的
目的:编制中学生欺凌行为量表,对量表的项目进行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问卷量表。在检索欺凌行为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一至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患者选择中期引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瘢痕子宫中期引产孕妇2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中期引产孕妇27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利凡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