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CH4)和氮不仅造成饲料能量的损失,而且对当地环境产生污染,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日粮对奶牛瘤胃CH4及粪尿氮排放量等的影响,探讨饲料对奶牛CH4及氮排放的综合影响机制,为编制国家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清单、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及减缓奶牛业对环境的负荷提供支持。本试验选择精粗比40:60的秸秆型A日粮(粗料仅为干玉米秸秆)、精粗比为40:60和60:40的青贮型B和C日粮(粗料仅为玉米秸秆青贮)为试验日粮,分别采用体外批次发酵培养法和SF6示踪法进行了不同日粮对CH4排放量、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同时采用代谢法进行了日粮对奶牛氮排放的影响试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3种日粮在各培养时间点(2h、4h、8h、12h、18h、24h、36h、48h、60h、72h、84h、96h)的pH值、乙酸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产气量、CH4产生量基本上表现为A﹥B﹥C,而氨态氮(NH3-N)浓度、丙酸浓度为C﹥B﹥A。体外培养96h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H值在2h-36h内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之后又有上升的趋势;氨态氮(NH3-N)浓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挥发性脂肪酸(VFA)量在2h-36h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之后又有下降的趋势;产气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从60h开始增加缓慢;CH4产生量在48h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也表明了随日粮干物质消化率及消化能的提高,CH4产生量有降低的趋势。生产条件试验结果表明:A、B、C日粮的CH4产生量分别是353L/d、283L/d、263L/d,A日粮分别与B和C日粮差异显著(p﹤0.05),B和C日粮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日粮瘤胃液pH值间差异显著(p﹤0.05);NH3-N浓度为11.56 mg/dL、13.10 mg/dL、13.70 mg/dL,差异显著(p﹤0.05);乙酸浓度为67.29 mmol/L、64.88 mmol/L、58.25 mmol/L,丙酸浓度为16.75 mmol/L、17.29 mmol/L、21.25 mmol/L,差异均不显著(p﹥0.05)。A、B、C日粮的产奶量分别为10.73kg、12.56 kg、12.97 kg,差异不显著(p﹥0.05);乳成分中,乳糖率及乳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乳干物质率和乳蛋白率差异均显著(p﹤0.05)。体外试验与生产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处理或适当加大日粮精料比例不仅可以降低奶牛甲烷排放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同时不会对瘤胃发酵产生异常。生产条件下代谢试验结果表明,A、B、C日粮粪氮排放量为82.49g/d、81.02 g/d、88.55 g/d,差异不显著(p﹥0.05);氮消化率为59.48%、62.14%、69.94%,差异显著(p﹤0.05)。尿氮排放量为26.22 g/d、58.15g/d、104.82 g/d,差异极显著(p﹤0.01)。3种日粮从粪尿和甲烷中损失的能量分别占饲料摄入总能的比例为51.65%、42.63%、41.05%。说明青贮玉米代替干秸秆玉米或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均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