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恩·奥凯西是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他于20世纪20年代用都柏林贫民窟方言创作的一系列戏剧《枪手的影子》、《朱诺与孔雀》、《犁星旗》,真实地反映了爱尔兰从1916年复活节起义到1922年内战那段饱受蹂躏的历史,后人统称为都柏林三部曲。戏剧一问世即得到爱尔兰民众的欢迎,不但在爱尔兰,而且在英、美等国家也长演不衰,确立了奥凯西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多数评论家皆侧重于对都柏林三部曲中悲喜剧手法的分析、论证,而忽视了戏剧中奥凯西对爱尔兰文化的研究。本文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戏剧中的爱尔兰性——爱尔兰的民族身份认同进行研究。首先,论文的第三章对爱尔兰性——爱尔兰的民族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近八百年英国殖民统治使爱尔兰人民面临身份认同危机。自从爱尔兰民族运动兴起后,爱尔兰人开始寻求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但是,完全否认英国,回归古凯尔特社会的观点既不正确,也不现实,因为在16,17世纪英国人大规模地移民爱尔兰之后,爱尔兰已不再是纯粹的凯尔特民族国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他者”的参照下形成。同理,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外来民族、外来文化的接触、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因此,爱尔兰的民族身份认同是在与英国的交往、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四章讨论都柏林三部曲中的语言。语言是近代民族定义的关键。都柏林三部曲中包含的大量歌曲、民谣体现了爱尔兰凯尔特民族的记忆和历史。它们优美、动听,但是大多已失去活泼的生命力,成为爱尔兰过去辉煌的见证。另一方面,由于英国极力在爱尔兰推广英语,导致爱尔兰人的盖尔语濒临灭绝。现在,英语已经渗透到爱尔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爱尔兰民众不但每天使用带爱尔兰口音的英语,而且还深受英语和英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极端民族主义把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与英国移民完全分开的作法根本不切实际。最后,论文的第五章分析爱尔兰人的双重身份认同。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和英国移民的后代。虽然他们的宗教、种族各不相同:凯尔特人信仰天主教而英国盎格鲁人信仰新教,但在爱尔兰共同生活了数百年后,他们已经互相影响、渗透。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要求建立单一的天主教国家的作法没有获得大多数爱尔兰人的支持。爱尔兰老兵姜尼内战中背叛战友的行为,都柏林贫民区的居民不支持复活节起义军的史实表明了大多数爱尔兰人的立场,及对单一的爱尔兰性的质疑。戏剧中,无论是英裔爱尔兰人、还是爱尔兰的共和军人、贫民区的平民,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爱尔兰和英国的双重身份认同。同时,通过新教徒蓓茜舍己救人的例子,都柏林三部曲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牺牲可以超越种族的隔阂和宗教的藩篱,强调宽容、多元的爱尔兰性。该章的第二部分追溯奥凯西本人的意识形态。新教的家庭出身和成年后的工作经历塑造了奥凯西英国和爱尔兰的双重身份认同。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论文得出结论:凯尔特人和英国人在爱尔兰共同生活几百年后,已经民族融合成为一体,他们就是爱尔兰人。把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与英国移民完全分开的作法不切实际,因为爱尔兰人包含爱尔兰和英国双重身份认同。回顾爱尔兰这些年来的战乱之苦,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双重身份认同,和宽容、多元的爱尔兰性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