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听泡解剖结构及内耳门进路标记蜗神经核的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_sm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作成年Wistar大鼠颅骨标本,观察听泡的大体形态及位置;打开听泡,观察内耳的主要结构。进一步在活体上选择耳后手术径路,观察大鼠听泡位置,了解耳后内耳进路的手术标志。结果发现,大鼠听泡体积较大,听骨及内耳结构主要集中于听泡前;在活体上取其耳后切口,寻找茎突样结构,经听泡后壁可顺利进入听泡,不会损伤重要结构,可清楚地观察到内耳主要结构以及蜗神经、内耳门等相连结构,为内耳的耳后进路注射以及内耳门进路蜗神经核注射提供了相关的实验基础。  实验选择成年健康大鼠,通过活体耳后手术径路找出听泡,磨开听泡后壁,打开耳蜗,找到内耳门。用钨丝为探针穿过内耳门寻找蜗神经束的通路,将拉制的盛有染液的玻璃针管通过内耳门沿着蜗神经束通路的方向以一定的角度和深度进针注射染料到蜗神经核。同时通过大鼠脑立体定位方法注射不同染料标记定位蜗神经核,制作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观察两种颜色是否吻合。用此方法验证通过内耳门以一定的角度和深度所注射的位置是否为蜗神经核,以此来证明此种标记蜗神经核的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发现通过内耳门注射标记蜗神经核与通过大鼠脑立体定位方法定位注射的蜗神经核的位置是相符的。说明这种标记方法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Leica TCA1800测量机器人的自动目标识别ATR(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功能及其提供的GeoCom程序开发接口,通过Visual Basic2005.Net建立远程无线变形自动化监测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的手段越来越多以及数据处理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高性能计算(HPC)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在空间数据处理以及地学计算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高性能地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动态GPS定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动态GPS定位中,整周模糊度、对流层延迟是目前影响其定位精度提高的主要误差源。为了削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棉花纤维是棉花的主要产品,由棉花胚珠外珠被表皮细胞经极性伸长而成。其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既明显区分又有所重叠的时期:纤维细胞的分化和起始期、纤维细胞的伸长期、纤维细胞次生壁沉积期和脱水成熟期。经过这四个发育时期,陆地棉成熟纤维细胞一般长达20-30 mm,厚度最终可达15μm。纤维细胞不仅有着极度伸长的细胞形态,而且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组成,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可达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