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科教兴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带动了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以及校园建设,这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转变以及服务方式的改变,相应使得图书馆的读者使用空间也发生了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功能性建筑,其本质是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教学中心以外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学习中心”以及“社交中心”。因此读者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其行为特征和生理需求是建筑师在进行图书馆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空间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空间布局较单一、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空间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建筑使用后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读者的亲身经验和实际感受,将高校图书馆的评价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所得结果与项目初衷比对,以得到符合读者需求的设计策略。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高校新建图书馆中的读者空间为研究对象,以使用后评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六所高校图书馆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总结分析读者使用行为的显性和隐性需求,从而明确评价范围和评价要素,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逻辑。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图书馆和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作为研究案例,将其读者空间分为“整体认知场景”、“信息检索区场景”、“阅览区场景”和“公共活动区场景”四个场景分别进行研究。结合建筑学理论,并辅以环境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读者的行为活动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从功能性能、物理环境、环境心理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出高校新建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中的成功启示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成因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式,从而得出适宜的优化设计指引,为今后建筑师可以更加高效与合理地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