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GSTP1、P16、RIZ1、RASSF1A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以期能筛选出用于肝癌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分别检测35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4种候选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程度、AFP是否阳性,是否存在肝硬化、是否存在包膜侵犯、是否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检测到GST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是57.1%(20/35),25.7%(9/35),0%(0/20);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54.3%(19/35),37.1%(13/35),0%(0/20);RIZ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68.6%(24/35),14.3%(5/35),0%(0/20);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88.6%(31/35),74.3%(26/35),10%(2/20)。其中癌组织中GSTP1和RIZ1基因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P<0.01)和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而癌组织中p16、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在上述4个肝癌甲基化特异性基因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分析中,在肝癌组织中肿瘤有包膜侵犯者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的比率要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IZ1、RASSF1A与临床病理资料间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意义(P>0.05)。结论:1.在肝癌的癌变过程中,肿瘤相关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不仅发生在肿瘤形成之后,它还是一个早期频发事件,并且在肝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逐步积累。2.RIZ1、GSTP1基因甲基化状态具有肝癌特异性,可较好的区分肝癌与非癌,可作为临床肝癌辅助诊断的候选标志物,用以检测病人患HCC的风险。3.慢性HBV感染可能是导致P16甲基化而失活的原因,GST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侵袭性有关。4.MSP是检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一种简单、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可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
其他文献
<正>设计说明:郑州阿娜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醋饮料系列及其他饮料的股份制企业。郑州阿娜以健康、美容佐餐饮料为产品定位,以服务顾客为导向,将先后推
期刊
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精英人才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主要目标。该目标的确立要求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机载光电吊舱的热特性包括附加热载荷和结构传热热载荷两个方面。在一个飞行架次内,对各个分系统产生的热量分析计算,进而获得附加热载荷。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结构传热热载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族群,有客家人的地方就会有祠堂,客家族群凭祠堂深厚的内在文化使本族群得以生生不息。落叶归根、追源求思是客家祠堂的文化精髓。两岸客家族群从移民初期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使用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这就存在一个怎样使用才有效的问题.数学教学能否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师的能力息息相关,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每年12月10日,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转向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庄严隆重的诺贝尔奖金授奖典礼上,一批批科学精英、经济大师、文学巨匠与和平战士,被戴上人类最高荣誉的桂冠。从
新时代国家工程领域建设突飞猛进,随着人们对水利的清晰定位和重要性认识,水利工程建设也日新月异。在国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各地区各水库情况千差万别,广大技术人员遵循规
本论文围绕烟草加工废水处理及尼古丁微生物降解这一主题,就烟草加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烟草加工废水处理的生态机制及尼古丁降解的微生物分子机制等多个方面内容开
在我国的绿化环境之中,林业资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病虫害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产生着严重的限制作用。文章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旨在为解决林业病虫害提供有效借鉴
《告别辞:莫伤悲》是十七世纪初英国玄学派大师约翰·邓恩(1571—1631)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诗作。邓恩出生在天主教家庭,正值英国国教确立了统治地位、天主教受到“迫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