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以长寿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xy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一方面与人类劳动相结合,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承载着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用地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衣食住行及生态建设的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等功能。但我国耕地人均量少且不断减少,后备资源不足且质量不断退化,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有限的耕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我国坚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现有耕地保护成效与预期目标仍存在相当一段距离。影响耕地流失的因素众多,耕地保护多功能效应外溢是关键原因之一。现有土地利用机制未能充分涵盖耕地保护的责任与义务的公平对等,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愈来愈凸显。在耕地保护行动中,全国各地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达到耕地保护的目的,已成为耕地保护面临的重要课题。   全文共8章:   第1章主要从耕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外部性内部化需要的背景出发,落实研究目的,探讨研究意义,确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拟运用综合方法、规范实证方法及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第2章主要对国内外对于耕地保护、耕地保护外部性、外部性经济补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并融合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土地价值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3章从耕地资源价值的角度出发,重建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厘定耕地外部性涵义,并以长寿区为例,研究外部性对耕地非农化的驱动。   第4章在前文对外部性涵义界定之后,对耕地外部效益进行测算。首先假设在研究区域外部性不具有外溢性,对比学界的多种测算方法,选择当量因子法对生态服务效益进行测算,采用替代,恢复成本法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效益和社会保障效益进行测算。并以长寿区为例,测算结果表明耕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外部效益,这成为实行农业补贴的一大理由,也成为计算补贴量的一种依据。   第5章前文第4章测算的耕地外部效益,是作为一种平均总体外部效益,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应以不同年份单位面积不同质量耕地所产生的总体外部性进行量化。本章根据特定区域内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面积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来确定外部性的经济补偿标准,得到经济补偿标准的理论值。由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理论值进行修正,得到外部效益补偿标准的现实值。   第6章界定耕地保护主体,划分保护主体类型,并对主体行为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与对象。   第7章从系统协调的角度,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理论模型,并以长寿区为例,从补偿主体与对象的确定、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制度环境等方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第8章总结全文。在对对外部效益界定、测算的基础上,构建补偿机制,实现外部效益内部化,抑制耕地非农化,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同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发展,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正加速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的调整和重构。全球性的消费文化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消费文化场所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事关我国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
学位
关于末次盛冰期的古环境,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河流是研究地表水循环以及水量平衡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要恢复末次盛冰期的地表环境借助于对古河槽与古流量的研究
面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弊端,现代城市的发展逐渐回归到“田园城市”这一理想生活模式。而“互联网+”理念的出现使得社会全方位各领域呈现出颠覆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于
随着遗产旅游的迅速发展,对遗产资源进行可持续保护也不断被重视,与此同时,遗产地社区作为遗产资源关键的“周边环境”也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其与遗产本身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必须认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前提和保证,失去了这个前提和保证,不仅仅是可能选错一两个人的问题,还可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高质量的、安全的、健
学位
采用自组织映射(SOM)方法对美国43所信息类科研机构在2001-2011年被E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及其分类号进行了可视化聚类分析,并归纳出各机构聚类的主要工程技术类研究领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