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偏瘫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超声观察偏瘫患者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及其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探讨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偏瘫患者腹肌募集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1)招募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30例、右侧3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超声测量两侧Tra、IO、EO在收缩过程的厚度变化以量化肌肉募集能力,对比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2)选取96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评价双侧Tra、IO、EO的募集能力,采用PASS、BBS、ADL量表评估姿势控制、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3)将96例脑卒中随机为对照组、浅剌组、深刺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浅刺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双侧带脉穴针刺至IO肌腹;深刺组则加双侧带脉穴针刺至Tra肌腹。以腹肌募集能力与PASS、BBS、FAC评分为评价指标,在治疗前、3周后进行评价,三部分实验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静息状态下偏瘫患者的患侧EO比健侧明显较厚(P<0.05),对照组双侧Tra比偏瘫患者明显较薄(P<0.05);在运动过程中对照组两侧Tra、IO及EO的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偏瘫患者两侧腹部肌肉的收缩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2)PASS、BBS及ADL评分与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PASS量表中的姿势维持评分与健、患两侧的Tra与患侧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姿势变换评分与完成ADIM时患侧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患侧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与完成AC时健、患侧的Tra和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患侧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3)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时患侧的Tra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完成AC时深刺组健患两侧和浅刺组患侧的Tra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深刺组健患两侧Tra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深刺组患侧Tra收缩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和AC时患侧的IO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深刺组、浅刺组两侧IO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深刺组、浅刺组病例的患侧IO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时患侧EO的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完成AC时三组健侧的EO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深刺组、浅刺组两侧EO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完成ADIM时深刺组、浅刺组病例的患侧EO收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成AC时深刺组患侧EO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病例的PASS、BBS、FAC评分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病例在治疗后PASS、BBS、ADL评分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三组PASS量表中两部分得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刺组在治疗后姿势维持得分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深刺组、浅刺组在治疗后姿势变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健康人群两侧的腹部肌肉运动时总体变化趋势都是增厚(收缩比例>1),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完成收缩动作时,健、患两侧腹部肌肉的收缩比例有着明显差异,健侧与正常人收缩比例相似,但患侧明显较差,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逆收缩(收缩比例<1)。(2)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受嗜烟史、嗜酒史、病变类型、偏瘫侧、病程、高脂血症史、心血管病史和是否康复指导、继发肺部感染史因素影响;卒中患者患侧腹部肌群收缩比例受嗜烟史、病变类型、偏瘫侧、病程、高脂血症史和是否康复指导、继发肺部感染史等因素影响。PASS、BBS、ADL量表评分与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患侧Tra、IO收缩比例越高,EO的代偿性收缩越低,量表得分越高。(3)深刺带脉穴能有效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使健患两侧Tra、IO、EO的厚度与收缩比例趋于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和动态稳定)、平衡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步行功能的恢复;浅刺带脉穴能提高患者IO的收缩比例,使健患两侧的IO、EO的收缩收缩比例相对平衡,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动态平衡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在“养阳育阴”思想指导下,采用电子灸与口服西药分别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患者,观察两种方法对血清白介素6(IL-6)、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50mg,与餐同服。试验组采用电子灸疗法,选择百会、关元、肾俞(双)、脾俞(双)、大肠俞(双)、天枢(双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量表观察“以通为用”思想指导下的“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对瘀血阻滞型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瘀血阻滞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治疗+“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基础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组各37例。2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予两个治疗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肌骨超声测量数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瘀浊阻塞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龙岩中医院针灸科、皮肤科及中医内科门诊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病例患者共70例,将70例病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予温针灸治疗,针刺取穴为阴陵泉、气海、三阴交、阴谷、大陵、次髎,其中阴陵泉、气海、三阴交采用温针灸,周一至周六每天治疗1次,周日休息,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温经暖宫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温经暖宫贴”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经前7天至月经来潮,连续治疗7天;对照组选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于经前1天开始服药,连服3天。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
学位
目的:通过培元解郁针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舍曲林用量,为针灸治疗PS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25mg·d(早餐后),共6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培元解郁针法,每周一~六上午针刺1次,留针30min/次,6次/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足运感区对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盆底肌肌电生理评估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电值变化,并结合相关量表评估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针刺组、经颅直流电组和联合刺激组,三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内科疾病常规治疗+中风常规针刺+康复训练);针刺组取穴以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经颅直流电刺激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