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回盲部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消化道回盲部疾病的种类、分布情况、临床特点、误诊状况、影像学、病理特点等,以加强对回盲部各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2002年至2010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的病变发生于回盲部的149例患者,对年龄、性别、职业、病程、诱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肠镜及病理、住院时间、治疗方法及疗效等项目列表登记,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回盲部癌58例,溃疡性结肠炎24例,肠结核21例,克罗恩病16例,原发性肠型淋巴瘤6例,回盲部炎症7例,嗜酸性细胞性肠炎3例,阿米巴痢疾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肠型白塞氏病1例,未确诊病例10例。回盲部癌发现时已有36例(64.29%)发生转移。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年龄比较无差异,但三者与回盲部癌的年龄比较,P均等于0.000<0.001。60岁以上的病例有50例,属于回盲部癌的38例(76.00%)。本组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以腹痛为最常见,其次为贫血,有4例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体检时发现。肠结核发热发生率最高(52.38%),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及血便为主要表现,均占79.17%。原发性肠型淋巴瘤以腹痛和腹痛和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而有腹部包块的患者36例,其中32例(88.89%)属恶性病变。在辅助检查方面,99例(66.44%)行B超检查,53例(53.54%)漏诊。17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12例(70.59%)漏诊。53例(35.57%)行腹部CT检查,其中45例(15.09%)漏诊;比较B超与钡餐漏诊结果P>0.05,这两者与CT比较P<0.05,提示CT效果较前两者好。误诊34例(22.82%),以肠结核误诊率最高47.62%,其次是克罗恩病31-25%。仍有10例(6.71%)未得到最终确诊。中医诊断上,腹痛58例,积聚34例,便血、泄泻和痢疾各18例,虚劳2例,狐惑1例。肠结核以脾肾阳虚最多(38.09%),克罗恩病以湿热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相当,溃疡性结肠炎以湿热证为主(37.50%),其次是脾虚证(25.00%)。回盲部癌以血瘀证(46.55%)为主,其次是脾虚证(27.59%)。这四种疾病共119例,其中病例最多的证型是血瘀证33例(27.73),其次是脾虚证31例(26.05%),属于湿热证的有24例(20.17%),脾肾阳虚证19例(15.97%),寒湿证6例(5.04%),阴阳两虚证4例(3.36%),肝郁气滞2例(1.68%)。结论(1)回盲部的常见疾病中,以回盲部癌所占比例最大,且确诊时大部分已经发生转移,故该部位疾病及早发现、及时明确诊断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尤以中老年及右下腹可触及包块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重视。(2)回盲部疾病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某个辅助检查难以确诊,消化道钡餐、B超检查、易引起漏诊、误诊。腹部CT有很高的价值,及早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减少漏诊。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可明显降低误诊率。(3)中医诊断中以腹痛病最常见,其次为积聚。回盲部疾病中医证型主要为:血瘀证,脾虚证,湿热证,脾肾阳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