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nl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是口腔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是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目前对TMD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保守治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手段,(牙合)垫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方式之一。(牙合)垫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但其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有(牙合)垫如何调磨,何时停戴,及(牙合)垫疗效的评价缺少客观标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等。以前的研究多以观察下颌切牙点运动为主要方法,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切牙点的运动并不能完全表现髁突的运动,TMD的症状主要是引起髁突运动的异常。描述髁突运动轨迹的方法很多,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髁突运动轨迹描述主要建立在铰链轴理论的基础上,但研究的焦点逐渐转移到髁突运动中心理论上来。由于运动中心计算复杂,一直没有在临床上得以运用。本世纪初,在计算机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建立在运动中心理论基础上,能够比较稳定表现髁突运动的描记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三维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测量仪-ARCUSdigma系统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同时测量切牙点和髁突点,形成三个方向上髁突运动中心的动态轨迹。并且可以生成下颌在各种姿势位时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置变化。它具有质量轻,对运动的影响小,操作简洁等优点,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目前运用这项技术来研究猞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项研究从北京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2006年8月-2007年11月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绞锁的患者,进行下颌稳定性猞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测量仪ARCUSdigma系统指导(牙合)垫的调磨和停戴,研究(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特点及髁突运动范围的变化,从而探索(牙合)垫治疗疗效的评价标准及猞垫作用机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常规(牙合)垫调磨后EPA发现大部分(81.67%)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移动的方向并没有达到平衡,而经过修正调磨后这其中的大部分(84%)又能达到平衡。在距离上常规调磨后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移动的距离差异大,而在修正调磨后两者差异小。即:修正调磨能使双侧髁突运动中心达到平衡状态。该方法在临床上能很好的指导(牙合)垫的治疗。
2,临床上测量切牙点的运动范围发现主动大张口和被动大张口运动在(牙合)垫治疗后张口度有明显的增大。提示下颌稳定性(牙合)垫能够改善颞下颌关节绞锁症状,是治疗绞锁的有效方法。
3,三维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测量仪ARCUSdigma系统可以很好的反映下颌运动情况,它能表现TMD运动不平衡的特点及治疗后的改变特点。(牙合)垫治疗后在几个运动形式的几个方向上双侧髁突的运动范围的差异减小,双侧髁突的运动更加协调,髁突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有明显改善,运动轨迹的改善作为(牙合)垫疗效评价的新方法,指导(牙合)垫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