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普遍译为“世界读书日”),旨在倡导读书与出版、推崇写作与翻译、致敬世界文学与作家、保护版权,建设“阅读社会”。“世界读书日”自设立以来,得到各国积极响应和纷纷效仿,在许多国家掀起了举办阅读活动和设立读书节日的热潮,并且在2000年衍生了“世界图书之都”计划,具有广泛、积极、深刻的国际影响力,意义非凡。中国于1997年提出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拉开了我国“全民阅读”的序幕。2000年“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承办,并将时间调整为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2004年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国家图书馆等机构举办了“世界读书日”大型宣传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介绍这个节庆,自此,“世界读书日”在中国正式登场,进入国人的视野,此时已是第9个“世界读书日”。笔者认为“世界读书日”在中国的“登陆”时间应该界定为2004年,今年已是“世界读书日”的第19个年头,但在国内只有11年的发展历程。本论题介绍了“世界读书日”的背景知识,解读了“世界读书日”的内涵以及国内存在的一些解读偏差,阐释了“世界读书日”的国际影响,梳理了“世界读书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捋顺了“世界读书日”与中国“全民读书月”的关系,总结了“世界读书日”的中国特色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概述了我国基于“世界读书日”开展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并对我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以乃围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世界读书日”的设立背景、节庆由来;本章重点内容是对“世界读书日”的内涵从英文原文等3个角度进行了深度解读,指出了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些理解偏差;以及“世界读书日”的国际影响,包括各国盛行的读书节介绍、“世界图书之都”计划。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整理了中国“世界读书日”的大事记;总结了“世界读书日”的4个中国特色:(1)时间上经历了“1995-2003年”和“2004-2014年”两个阶段,并呈现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2)形式上“月中有日”的嵌套模式,(3)内容上关注阅读推广忽视版权概念,(4)服务上重文化公益轻商业利益;阐述了“世界读书日”对中国全民阅读的影响。第四部分,从城市、图书馆界、书业界三个维度介绍了基于“世界读书日”的我国读书节活动。第五部分,是本文创新的核心内容,从设立中国读书节、基于读书节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控制(“一节一城一书一评一刊一网”模式)、特别注重青少儿的阅读培育、加强读书节活动的效能评估、以“阅读立法”规划全民阅读国家战略5个方面对我国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建议。虽然在最开始的8年,国内几乎没有去了解、响应“世界读书日”,但最近几年,可以看到,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议话题。“4月23日”已成为我国检视国民阅读的“文化闹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都会在“世界读书日”之前发布上一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以引起国民及专家学者对阅读问题的重视。不管中国将来会否设立国家层面的阅读节或者读书日,如朱永新连续11年呼吁的“国家阅读节”,“世界读书日”在中国已遍地开花结果,于我国“全民阅读”进程作用重大。谨以此篇为明年第20个“世界读书日”做出一点文献梳理与建言献策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