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初,我国央行设立了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这意味着利率走廊机制作为新的利率调控模式开始发挥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利率,但在目前经济环境和政策制度安排下,只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利率恐怕难以实现,而利率走廊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只需调整利率走廊上下限利率就可以达到调控市场利率的目的,这种调控模式更加简单,成本也相对更低,央行只需要偶尔用公开市场操作来配合利率走廊对利率的调控。早从上个世纪开始,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西方国家就陆续开始用利率走廊机制取代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市场利率,本世纪初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也开始实行利率走廊机制。相对而言,我国开始实行利率走廊机制的时间不长,从2013年初才开始有了利率走廊上限利率,至今为止仅有3年多,所以还发展的不够完善,与较早采用利率走廊机制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利率走廊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利率走廊机制作为新的利率调控模式,能够自动熨平市场利率波动。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这三个层面来具体研究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影响。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从实行利率走廊机制开始,中国央行两次对利率走廊宽度进行调节,与其他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利率走廊机制的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利率走廊宽度仍然较宽,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第二部分是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先通过分析短期市场的特点,对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利率与利率走廊调控进行比较,分析在哪些方面利率走廊机制对短期市场利率的调控优于公开市场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国内外利率走廊机制的统计分析。对欧元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个国家或地区实行利率走廊机制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先根据各国利率走廊宽度设置的走势图,分析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影响,并将中国利率走廊宽度与其他几国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对GARCH模型的波动率序列的统计量的描述,对欧元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利率走廊宽度下的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统计量特征进行比较。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采用了虚拟变量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影响的结论。第五部分是总结和建议。阐明结论利率走廊宽度收窄,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变小,短期市场利率波动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敏感度降低。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背景,对未来中国利率走廊宽度的调整提出几点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本文具体研究了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影响。国内研究利率走廊宽度对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影响的较少,并且因为我国利率走廊的起步时间较晚,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对我国利率走廊的研究,本文除了对国外几个较早起步的国家和地区的利率走廊机制进行研究,还对中国利率走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二,本文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实行利率走廊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主,采用其他研究方法的较少。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和条件限制,本文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有待改进。第一,由于国外利率走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外网站,查找比较困难,所以只选取了四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样本,并且各国家或地区的利率走廊宽度变动不是很频繁,因而进行分析研究时,样本量不够充足,在后续的研究中会进行补充完善,采集更全面的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第二,虽然从三个方面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即利率走廊宽度收窄,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变小,但本文只是针对目前几个国家所采用的一般的利率走廊宽度,在限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证研究,没有进一步研究利率走廊的最优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