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AA/AM)互穿聚合物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分步法制备SA/P(AA/AM)互穿聚合物网络高吸水性树脂。第一步是以木薯淀粉(St)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先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聚合物SA。第二步是选择丙烯酸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剂,再与SA进行互穿网络聚合反应,合成了SA/P(AA/AM)互穿聚合物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SA/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合成研究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制备工艺,确定的合成SA/P(AA/AM)最佳工艺条件为:各物质的用量(以单体质量为基数),丙烯酰胺/丙烯酸=0.4;引发剂用量0.32%;交联剂用量0.035%;丙烯酸中和度85%;SA用量8%;反应温度55℃。此条件下制得SA/P(AA/AM)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达到1480g/g和120g/g。2.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机理的探讨运用Flory热力学理论,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机理和树脂的结构与吸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高吸水树脂在结构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其二,具有适当的立体网络结构。亲水性基团密度愈大,吸水能力愈强;树脂交联密度愈大,吸水能力越差,交联网状结构均匀分布是提高吸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吸水能力可看作是分子链上离子电荷相斥而促使分子链伸展与扩张和由交联结构及氢键而引起的阻止分子链扩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 SA/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结构及性能研究研究了SA/P(AA/AM)在高温和高速离心条件下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SA/P(AA/AM)树脂在70℃下干燥14小时后,其保水率为59.5%;在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脱水分离90min后,其保水率为54.6%。研究了SA/P(AA/AM)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能力和反复性吸水能力。研究发现SA/P(AA/AM)树脂的吸水能力对温度的依赖性不大,反复吸水能力较好。SA/P(AA/AM)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表明,SA的淀粉多糖大分子骨架以及接枝的聚丙烯酸支链PAA穿插在P(AA/AM)共聚交联的网络内,从而增强它们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SA与P(AA/AM)大分子链间的物理缠绕及大量氢键作用,有效的提高了IPN的热分解温度,增强了其热稳定性。4.高吸水树脂合成的放大试验研究在实验室小试研究基础上,我们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IPN交联型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放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本IPN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合理,工艺技术参数稳定,单体转化率高,放大试验的转化率达98%,成本较低,性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中试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工艺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已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它的发展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房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的逐步深入,一方面他们能够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将其与自己的优势进行整合,形
《冰雪奇缘》是2014年初在我国国内上映的一部迪斯尼"公主题材"影片。该片打破了传统英雄美女、王子公主式的情感套路,展示了女性逐步挣脱男权社会强加在她们身上的精神枷锁,
基于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内开始注重绿色生态方面的追求。而林业成为国家及相关部门重视的部门,因此营造林建设成为林业发展的重点。营造林技术作为当前林业领域应用较
几年前,浙版《西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西厢记》)问世,获得了极高的奖励,也受到激烈的批评。本文不打算全面评论此剧,只是从《西厢记》改编思路方面略加探讨。话得从《西厢记》原
3D版《智取威虎山》以陌生化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演绎进行开拓尝试。影片在徐克武侠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枪战打斗和英雄塑造的好莱坞手法,并结合3D新科技,成功植
降低冷藏运输能耗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又是降低食品运输成本、保证食品供应的要求。通过对影响冷藏运输能耗的各主要因素的研究,提出在隔热实际操作中重视厢
科技成果转化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认为应该在国家正在建设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强三方面工作:从技术、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20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重新崛起,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