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画笔建模及虚拟触觉绘制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从普通消费者的层面来讲,产品外观设计在现代工业零部件或消费类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均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外观概念设计,包括产品总体外形设计以及该产品外表面的美观装饰,通常主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简称CAID)的方法来完成。对于设计师来讲,CAID技术已成为一种能快速完成各种工业产品零部件外观创新设计和展示产品功能的有效方法。传统的CAID技术采用全局纹理映射方法实现从二维图形到三维模型外表面的转换,借以实现3D产品外表面的美观装饰。然而,从2D图形到3D物体复杂外表面的纹理映射过程很容易引起原有2D图形不可控扭曲、走样,且纹理映射施加过程既繁琐又易耗用过多的计算机内存资源。在产品外观创新设计中,设计师瞬间灵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纹理映射技术需要映射二维图形到虚拟三维物体外表面,其过程僵硬,妨碍了设计师去自由随意捕捉设计灵感。伴随着绘画、书法等一系列带有特定风格化的虚拟绘制技术深入发展,直接在三维表面进行绘制和装饰的技术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刚度3D画笔仿真模型及三维物体模型表面触觉绘制过程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分析了实际绘制过程中力对画笔工具弯曲变形的影响机理,综合研究了画笔笔杆的施加弯矩、绘制表面摩擦力、笔头湿度与3D画笔实时变形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变刚度与弹塑性3D画笔力反馈仿真模型。首先采用弹塑性弯曲虚拟弹簧振子模型构建画笔力学模型,仿真画笔受力与画笔弯曲挠度位移、转角之间的关系。根据待绘制物体表面实际材质特性确定对应的动态摩擦系数,结合弯曲变形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绘制表面对画笔笔头的反力,实时计算3D画笔与虚拟物体表面间的动态摩擦力。基于笔杆受力、绘制表面摩擦力、运笔速度、笔头湿度等物理量构建画笔笔头分叉的仿真模型。通过分解画笔为中心骨架与蒙皮的三角网格表面构建了 3D画笔几何模型。基于画笔所受弯矩、绘制表面摩擦力,利用改进的基于均值骨架驱动的三维网格变形技术实时模拟了画笔中心骨架弯曲变形及相应的笔头表面变形,实现了力对画笔弯曲变形的动态控制。(2)虚拟二维笔道绘制控制方法研究。首先,根据运笔过程中画笔受力与画笔变形的关系,建立了单次采样时刻弯曲变形的虚拟3D画笔与虚拟绘制平面相交时的空间几何关系模型,并结合真实绘制中的笔触图样,运用有理B样条技术拟合出类似“雨滴”的笔触形状。用户使用力反馈设备的铁笔控制绘制系统中虚拟画笔行为,画笔笔触沿着运笔方向顺次叠加生成各种风格的二维笔道效果。(3)特殊笔道效果绘制控制方法研究。①触觉绘制过程笔道颜色控制方法。基于KM颜色光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虚拟绘制过程中笔道水墨颜料颜色控制方法。采用KM光学理论基本微分方程推导得到任意颜料厚度为D时的相应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计算公式。以颜料的两个关键光学参数(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为切入点,依次构建了单一颜料颜色仿真算法、多种颜料混合下的“调色”仿真算法、多层颜料叠加时的“罩色”仿真算法。建立了宣纸上所绘制颜料的反射率与颜料颜色亮度值(R,G,B)转换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绘制笔道着色效果的实时存储。②触觉绘制过程笔道水墨扩散效果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维绘制水墨颜料传输与扩散行为控制模型。首先,研究了二维表面水墨颜料扩散机理,以此建立了一种基于纸元的宣纸纤维结构模型;建立了画笔与宣纸表面间的水墨颜料传输过程仿真模型,基于非稳态扩散第二定律建立了宣纸表面水墨混合液中水粒子扩散运动微分方程,仿真了水粒子在宣纸表面的实时扩散行为;通过引入动态扩散系数,建立了颜料粒子对流扩散微分方程,仿真了颜料粒子在宣纸表面水墨混合液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笔头及宣纸表面的水蒸发微分方程,实现了有效的蒸发过程模拟。提出了颜料粒子“沉积率”的概念,并给出了沉积率计算的半经验公式,仿真了颜料粒子在宣纸纤维中沉积及固化后的“粒状”现象。(4)研究了虚拟物体表面三维笔道实时触觉绘制控制方法。通过采用优化的混合八叉树层次包围盒技术与多线程动态任务分配并行计算技术保证了虚拟画笔与虚拟物体表面的实时、高效、精确的碰撞检测。利用一种“加权的平均距离”算法,实现了笔头与虚拟物体表面间的触觉力模拟,仿真了绘制过程中笔头碰触3D表面时的触感。研究了一种球扩展操作算法建立了弯曲画笔的最小包围球。基于最小包围球计算得到了虚拟投影平面的平均法矢及空间位置。研究了一种局部实时映射技术,可将虚拟平面上的2D笔触实时映射到虚拟三维物体表面,得到虚拟三维笔触。通过控制画笔受力,沿着绘制方向将每个采样时刻得到的不同大小、形状的三维笔触叠加便得到虚拟三维笔道。虚拟绘制中,艺术家通过实时触觉与视觉反馈,“有意”控制虚拟绘制行为,创作出满足艺术要求的三维模型表面笔道绘制效果,提高了三维表面绘制过程自由度和真实感。(5)三维触觉交互绘制系统实时性优化研究。为保证虚拟绘制过程中系统的实时性性能,开展了触觉绘制系统实时性优化研究。首先深入分析并给出了触觉绘制中力反馈响应频率的合理设定规则。然后考虑了画笔动态采样时间对绘制系统运行过程实时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时优化虚拟画笔动态采样时间Δt,并集成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有效提高了触觉绘制系统运行时的总体流畅性、实时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4月江西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年龄≥18岁、需无创通气、有镇痛镇静需求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重症监护患者的疼痛评估(CPOT)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
创意说明: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该包装设计形式有简易包装、礼盒装和手提袋。简易包装材料用的是普通纸袋,形式采用扣子和绳子结合的方式,以体现古朴的特征。该包装成本低,方便携带。礼盒装设计构思首先是从皮影表演中得到启发,采用幕影文化,运用灯光舞台的表演形式;其次是采用了线装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设计,以体现出古老的艺术文化。手提袋运用耳朵图案与皮影纹样相结合的设计创意。
期刊
目的以舒芬太尼为阳性对照,探索纳布啡用于成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短小择期手术的成人患者42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20)和舒芬太尼组(n=22)。依次分别静脉注射纳布啡0.30 mg/kg(纳布啡组)或者舒芬太尼0.30 μg/kg(舒芬太尼组)、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0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术中常规静脉泵
目的探讨对无痛纤支镜检查患儿采用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进行麻醉所起到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的9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布啡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案麻醉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生命体征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实施的保障能力与组织领导。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如何实现学生劳动理念的转化,又如何让学生感受劳动的真实魅力与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期刊
通过分析1例长期使用洋地黄后出现ICD电风暴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阐明洋地黄中毒引起ICD电风暴的原因。强调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患者年龄、肌酐清除率和合并用药情况对剂量做适当调整,争取做到个体化用药。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洋地黄的药学知识,熟悉洋地黄中毒的诱因、表现及处理方法,确保安全有效用药。
自拥有记载以来,人类疾病的历史,同样是人类对细菌的抗争史。作为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棉织物,在人体皮肤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极易成为微生物的温床,因此研究抗菌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具有重要意义。银具有无机抗菌材料中最为优异的抗菌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得到Ag系复合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对细菌广谱抗菌、稳定且高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制备出PMANa(聚甲基丙烯酸钠)聚合物,然后以该
未来通信系统存在功耗较大、频谱短缺与传输安全等问题,星地融合网络因其在功耗、频谱效率和总体部署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架构方案.本文针对该网络中的能效最大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波束成形算法.假设卫星下行链路存在多个窃听者且发送端仅知晓窃听统计信道状态信息,本文在发射功率受限、用户信干噪比限制和窃听信干噪比概率约束的情况下,研究了蜂窝用户的能效最大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混合
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生物神经元之间互相连接和大脑若干功能的模仿,经过适当的数学描述进而建立起来的简单数学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组成不同的网络。由于神经网络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泛化能力,如今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升网络的计算速度,降低网络占用的内存,使用更经济的稀疏网络,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对于输出层,我们对传统的一对一输出方法(即是o
传统的工程优化设计分析研究通常利用物理实验获得少量实验数据,探究系统运行规律,存在设计周期长、实验成本高等不可忽视的缺点。随着数值计算方法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显著提高进步,数值仿真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且因其强大的计算推导能力、可靠性、准确性,将逐步替代物理实验。但为了保证工程优化设计优化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仿真模型更为精细化,模型的保真度与复杂度同步提升,导致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