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书作为有稳定点画系统和固定组织结构的书体,有其独有的生成机制:草化——省减、连带和概括。而单纯将草书的来源归结为某一种书体,或者将书体演变看作直线式的发展都是是不合逻辑的。草书的产生来源于战国文字隶变的过程,与秦隶有着“正体与草体”辩证发展的种种关联,若权就字势、体貌而言受到秦隶的影响毋庸置疑;书写是汉字的最终生成方式,是书体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简牍笔法的书写传统和演变,以及在战国末期其与篆引笔法的融合和新笔法的产生,是生成草书的关键;春秋文字的草率书写、古文草法(减省与讹写)是草书产生的先导;秦文字的直线化草率,以及楚文字的曲线化草率,在秦国统一前后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草书形成的机制——草化。经过秦汉之交的酝酿,草书在西汉中期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