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随着快速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之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人地矛盾也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概念,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为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保障人类的生存安全的基础。即生态系统内部处于健康可维持的稳定状态。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结构是否健康稳定,二、生态系统是否具有能承载人类生活的压力的能力。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省份。随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等的动工和兴建,湖北省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沿江地区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洪涝灾害严重,河口区污染严重,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为了评价湖北省生态安全状况,本文通过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模型),选取出包括人均GDP、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水产养殖面积等在内的20个指标,建立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研究了 1996-2015年间湖北省及其各地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湖北省及其地市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标准化,运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计算湖北省及其地市的生态安全指数,并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等级划分,从而评价湖北省生态安全状况,指数值越接近1说明越接近安全状态。最后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湖北省及地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年间,湖北省整体是从轻度预警上升为安全。生态安全指数从0.439上升到0.704,其中,驱动力指数从0.082下降到0.014,压力指数从0.195下降到0.077,状态指数从0.112下降为0.098,影响指数从0.025上升到0.337,响应指数从0.026上升到0.177。其中影响因子是生态安全指数上升的最大贡献因子,农民人均收入、农林牧渔总产值是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2)就生态安全空间分布来说,以5年为单位,分为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2015年。1996年湖北省16个地级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的有7个,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其次有6个属于中度预警,主要分布于以十堰市和咸宁市相连的湖北省西北东南的对角线上。往后,处于重度预警的城市比例增大,2001年是湖北省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的一年,整个中部地区包括西北部的十堰市的11个地级市都处于中度预警状态,最低是仙桃市,生态安全指数低至0.228。随后从2006年开始有所好转,到2011年已有十堰市和潜江市达到较安全,至2015年,16个地级市全部达到较安全或安全,与湖北省整体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相呼应,说明湖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处于变好上升趋势。(3)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湖北省2016-2020年的生态安全指数一直呈现平稳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可以达到0.899,基本处于非常安全的区间。其地市情况即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的预测情况,同样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除了黄冈市、宜昌市、十堰市、黄石市、襄阳市外,其余11个市在理论上基本都达到非常安全的理想状态。生态安全的状态变化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工农业污染排放,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会是影响湖北省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一些响应措施例如提高废水排放达标率、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改善生态安全,提高生态安全指数。因此,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和预测结果,针对当前的生态安全现状,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保护等几个方面为湖北省的生态安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