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饵料利用率、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以及降低病害风险成为一种生态且经济的养殖方式。本文构建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系统,并与生物絮凝技术相结合,探究在养殖效果、水质动态变化、经济效益、对饲料中氮磷利用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探究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在21个室外水泥池(5×3×1.2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能提高对虾存活率(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g/尾、2尾/m2或3尾/m2。2.为探究添加玉米淀粉作为碳源对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养殖池内对虾产量、水质和絮体形成的影响,开展本次实验。在12个室外水泥池中,设置T1-T4共4个组,每个组3个平行;其中T1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T2-T4组为对虾-金钱鱼-蕹菜IMTA组。T1和T2组投喂正常量(即100%)的对虾商品饲料,不添加碳源;T3组投喂100%的饲料,同时添加90%的玉米淀粉;T4组投喂80%的饲料,同时添加72%的玉米淀粉。T3和T4组的C/N为15,所有处理组对虾放养密度均为80尾/m2,初始规格为3.11g;金钱鱼放养密度为2尾/m2,初始规格为31.83g;所有池均仅投喂虾料,不另投鱼料。对虾养殖7周,金钱鱼和蕹菜养殖6周。结果表明:T3,T4组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5.6%和94.3%,极显著高于T1,T2组的51.1%和56.5%(P<0.01);T3组对虾产量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分别达到0.495kg/m3和1.02;T1组对虾特定生长率最高(1.61%),极显著高于T4(P<0.01)。添加碳源的组中NO2-的浓度低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T3和T4组的TAN浓度显著低于T1,T2(P<0.05);T3和T4组的TSS含量显著高于T1,T2(P<0.05);IMTA组T2,T3,T4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单养组T1(P<0.05)。T3组形成絮体的量最多,达到10.84ml,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絮体粗蛋白的含量为8.7-24.0%。在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养殖系统内添加碳源,能显著改善养殖产量和水质。IMTA模式和生物絮凝技术二者结合,在总饵料系数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同时在对虾存活率、养殖产量以及降低水体NO2-、TAN水平上,表现出比单独的综合养殖模式更大的作用。3.为探究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与生物絮凝技术结合,在养殖经济效益和对饲料中氮磷利用方面的影响,在第三章的实验条件下,开展实验。结果表明:T3组的经济效益最大,显著大于T2和T4组(P<0.05);同时三个综合养殖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单养组T1(P<0.05)。添加碳源的T3和T4组,养殖生物对饲料中氮磷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T2组对氮磷的总利用率显著高于T1组(P<0.05)。
其他文献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延绳钓捕捞的主要目标种之一,主要被中国(包括台湾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其中,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太平洋海域是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
溶藻弧菌是一种人与海洋动物共感染的病原菌,广泛分布在河口与海洋,可引起多种海水鱼伤口感染、炎症反应及败血症等症状,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造成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对溶藻弧菌进行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属大洋性中上层跨界鱼类,主要分布于从赤道至52°S,从智利、秘鲁专属经济区向西至新西兰沿岸的广阔水域。我国于2000年开始对智利外海竹筴鱼资源
当今,养殖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硫丹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国外内外学者相继报道硫丹对水生生物的高致毒性,然而国内尚无学者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