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中原城市群的结构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经济活动所依赖的空间组织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中部崛起”和城市区域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其自组织发展和外界干预的相互作用下,其城市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劣势。对中原城市群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群的相关研究理论,弥补城市体系结构的劣势,而且有利于推动该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内外研究城市群发展和演变的理论入手,通过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特征分析,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对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由此构筑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特征,该部分利用经济联系强度的场强模型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地域范围,通过城市群内部、中部地区及其与发达城市群的比较,系统解析中原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特征。   第三章为中原城市群的规模结构,该部分以城市化水平数据为基础,依据城市地理学中的城市首位度、等级分析和分形分析等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等工具,对中原城市群的等级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并概括其规模结构特征。   第四章为中原城市群的职能结构,该部分主要采用韦勃职能指数和专门化指数方法,以区域各行业在岗人员数据为支撑,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进行定量分析,并概括其职能结构特征。   第五章为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该部分以空间演变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中原城市群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重点通过空间关联分维的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并对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概括。   第六章为中原城市群的优化发展,该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结构体系的优化思路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提出关于中原城市群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原城市群城市总体规模较大,中间为序城市数量少,小城市居多且分布分散;首位城市郑州发展较快,但带动作用不突出;城市等级层次分明,但结构不够稳定。   (2)中原城市群职能类型多样,但主导职能层次偏低;结构稳定但演进较慢;职能专门化水平不高。   (3)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较弱,城市密度低,基本形成城市网络雏形。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尤其是生态环境最为敏感脆弱的城市边缘区最为显著。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对于维持城市生物多样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和修养生息的基本场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受到很大的关注,景观生态理论的成熟为LUCC提供了进一步的
此文为清华大学知识工程组李涓子、张鹏在北大方正电子公司与IPTC组织技术交流会上报告在新闻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闻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出新的新闻服务。智能
大气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能够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气候系统带来重要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HTP)仍然是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地区。HTP拥有大量的冰川,这些冰
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沙尘暴过程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沙尘暴期间风速与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速越高的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越大。沙尘暴期间中
位于沈阳市北部的沈北新区,是一个拥有红色历史的地域。据有关党史资料记载:80年前,中共满洲省临委建立后,便在此开展党的工作。1928年3月,沈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沈北地区张
中央党校刘海涛教授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执政党的核心作用自不待言。在党与社会、党与社会成员的矛盾中,执政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解决的途径是,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
为了有效保证甘肃市政道路的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就必须严格规范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方案,本文就针对甘肃省市政道路的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点,探讨甘肃公路工程湿陷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环境变化逐渐成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已经趋向综合,如“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_十地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企业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