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作为研究案例,探究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特点与演变。晋中地区早期木构建筑具有地域分布集中、数量较多、年代分布平均、规模差异明显的特点,适合于开展建筑技术史研究。透过这些遗构、遗迹资料,可以串连起五代至元初晋中地区木构建筑发展演变的脉络,并分析引起演变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晋中与周边地区存在技术交流,可以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时段内华北地区发生过的几次重要技术变革。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讨论了木构建筑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形式,以及晋中地区成为研究区域的合理性与典型性。 第二章为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首先讨论了适合于晋中地区早期木构建筑年代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构件样式特征进行类型分析,可以将晋中地区早期遗构分为若干型,并讨论各型遗构始建年代的年代区间。由此可以推测一些缺乏年代信息的遗构的始建年代,并对若干遗构的文保单位公布年代提出修正建议。 第三章分析聚焦于晋中地区大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分别讨论官式建筑、地方中小型建筑、大型重檐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构成方式。 第四章主要关注构造与构件层面的技术史问题。分析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斗棋的形制与构造特点,以及地方建筑中的斗棋配置方式;并分别对多种斗棋构件与屋架构件的样式演变进行讨论。 第五章是有关营造技术传播的专题。选取转角结构和典型榫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地区间的技术传播是引起地方建筑形制和技术改变的重要原因。关于地方建筑法式化变革的讨论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文中重点分析了法式化的特点与原因。 第六章关注于古代加工方式,是笔者希望将研究深入到生产加工层面的尝试,根据木构件表面材质肌理推测解木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