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结直肠癌不同转移途径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了解肿瘤转移具有器官选择性的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相关基础。
方法:
1收集1995年~2000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5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其术后转移情况分为无转移组(59例)、单纯淋巴结转移组(47例)、单纯肝转移组(18例)和单纯肺转移组(11例)。
2收集上述病例的原发灶的玻片和蜡块,利用组织阵列仪制作两个组织芯片蜡块。
3通过查找文献,选出E-cadherin、CD44V6、MMP-2、CCR7、CXCR4、VEGF-A、VEGF-C、TissueFactor、IGF-ⅠR和EGFR等10个与结直肠癌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对组织芯片进行染色,评估这10个分子在上述135例病例中的表达情况。
4对收集到的13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组,才用病例—对照的设计形式,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各组间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各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的标准。
结果:
1完成对两个组织芯片蜡块的制作、染色和观察。在制作过程中组织芯片上有部分组织块出现移位和脱失,其中可供分析的组织块在无转移组从57~58例不等,单纯淋巴结转移组从41~45例不等,单纯肝转移组从14~17例不等,单纯肺转移组从9~11例不等。
2在10个转移相关因子中,CD44v6,CCR7和VEGF-C在单纯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43.2%、32.6%和54.8%,要高于无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12.3%、13.8%和32.8%(P<0.05);CD44v6,MMP-2,VEGF-C和IGF-ⅠR在单纯肝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41.2%,50%,73.3%和56.3%,要高于无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12.3%、24.1%、32.8%和22.4%(P<0.05);但10个因子的阳性率在无转移组和单纯肺转移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可高效、低耗、迅速地检测多个指标在大量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2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D44v6,CCR7和VEGF-C与淋巴结转移相关,CD44v6,MMP-2,VEGF-C和IGF-ⅠR与肝转移相关,提示在不同的器官转移途径中,既涉及相同的转移相关因子,也与各自不同的转移相关因子有关,说明在不同的器官转移途径中,既有共同的分子机制,也有器官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即结直肠癌的转移并非是随机的,它需要相应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