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感染裸鼠致急慢性气道炎症及AHR的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RSV感染裸鼠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特征分析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至今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均参与RSV致病,其中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阐释。近年来,固有免疫应答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相伴随的,裸鼠、Rag-/-小鼠等适应性免疫缺陷鼠被广泛应用,但至今尚无研究系统探讨RSV在免疫缺陷小鼠中的病理特征及致病机制。裸鼠是一种T细胞缺陷但固有免疫正常的小鼠品系,本研究拟建立RSV感染裸鼠模型,在裸鼠中排除T细胞干扰的情况下,观察RSV的复制情况及病理特征(包括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损伤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为进一步探讨固有免疫在RSV致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6-8周雌性T细胞缺陷裸鼠(BALB/c背景)及野生型正常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及RSV组,分别滴鼻接种细胞培养上清或RSVA2病毒液,于感染后第1-7天,第9天、12天及14天收集全肺组织,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于第1天、3天、5天、7天、14天、21天、30天及60天灌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o larlavage fluid,BALF)并行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部分小鼠取左肺,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评分;肺功能检测采用全身体积描技法;BALF中细胞因子的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1)裸鼠及BALB/c小鼠肺组织中RSV复制高峰在第3天,感染后4天内,裸鼠中病毒滴度低于BALB/c小鼠,但在第9天及第12天,裸鼠中仍能检测出病毒复制,而BALB/c小鼠中则不能;(2)RSV在裸鼠及BALB/c小鼠中均引起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损伤及AHR,这些异常改变在第1天既已出现,于第5-7天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但直至第60天仍未完全恢复正常;(3)RSV在裸鼠及BALB/c小鼠中引起细胞因子发生双相变化,感染后第1天,Ⅰ型干扰素在两种小鼠中明显升高,以裸鼠中升高更为显著,之后恢复正常;第5-7天,BALB/c小鼠中IFN-y显著升高,至第14天恢复正常,但在裸鼠中IFN-y始终处于基线水平;感染后期,尤其是在第21天及第30天,Th2类细胞因子及Thl7类细胞因子在两种小鼠中均显著升高。结论:(1)裸鼠中病毒清除延迟,提示固有免疫虽能控制感染早期RSV复制水平,但病毒的有效清除依赖于T细胞;(2)固有免疫可不依赖于T细胞,独立介导RSV相关急慢性期气道炎症及AHR;(3)RSV感染裸鼠及BALB/c小鼠后,引起细胞因子发生双相变化,但细胞因子谱有所不同,提示不同时期、不同免疫背景小鼠中RSV的致病机制存在差异。第二部分 MMP-12不依赖于IFN-γ介导裸鼠RSV感染后急性期气道炎症及AHR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RSV感染BALB/c小鼠第5天,IFN-γ显著升高,并介导了急性期气道炎症及AHR,但尚未明确IFN-γ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显示RSV感染裸鼠后,虽引起明显的气道炎症及AHR,但IFN-γ无明显变化,提示存在IFN-γ非依赖的致病机制。因此,本部分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阐明RSV诱导产生的IFN-γ的主要来源,并深入探讨IFN-γ非依赖的致病机制。方法:6-8周雌性裸鼠及BALB/c小鼠滴鼻接种RSV后第1天、3天、5天、7天及第9天检测相关指标并收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T细胞及NK细胞,并标记胞内IFN-γ。采用兔抗鼠asialo GM1抗体去除NK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用MMP408灌胃特异性阻断MMP-12,抗小鼠IFN-γ单抗及外源性重组小鼠IFN-γ因子则经腹腔注射给药。白藜芦醇腹腔注射后滴鼻给予含SARM siRNA或阴性对照质粒的转染试剂,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SARM、 TRIF的表达。肺功能检测采用全身体积描记法。结果:(1)RSV感染后,裸鼠中IFN-γ始终处于基线水平;BALB/c小鼠中IFN-γ、CD3+CD4+IFN-γ+Thl细胞及CD3+CD8+IFN-γ+Tc1细胞于感染后第5天均明显增多;BALB/c小鼠中去除NK细胞后IFN-γ无明显变化;(2)RSV感染裸鼠后第3-9天,MMP-12明显升高;BALB/c小鼠中MMP-12第7天开始升高,第9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用MMP408特异性抑制MMP-12后,两种小鼠中气道炎症及AHR明显缓解;(3)RSV感染第5天,用重组小鼠IFN-γ因子处理裸鼠后,IFN-γ升高,MMP-12显著降低;用抗小鼠IFN-γ单抗处理BALB/c小鼠后,IFN-γ降低,MMP-12显著升高;(4)RSV感染裸鼠第5天,SARM表达降低,TRIF明显升高;白藜芦醇处理后,SARM恢复正常,TRIF及MMP-12降低,气道炎症及AHR减轻;白藜芦醇处理后转染SARM siRNA, SARM被有效沉默,TRIF、MMP-12再次显著升高,白藜芦醇的抗RSV作用被逆转。结论:(1)RSV诱导产生的IFN-γ主要来自T细胞;(2)MMP-12可不依赖于IFN-γ,介导部分RSV相关急性气道炎症及AHR;(3)IFN-γ可抑制MMP-12产生;(4)裸鼠中,RSV引起MMP-12升高受SARM-TRIF信号通路调控。研究结果率先证明SARM-TRIF对MMP-12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揭示了TLRs网络与肺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强调了SARM-TRIF-MMP-12可作为防治RSV感染的潜在干预靶点。第三部分 NK细胞分泌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介导裸鼠RSV感染后期慢性气道炎症及AHR目的:RSV可引起长期持续的气道炎症及AHR,且与反复喘息和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清。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显示RSV感染裸鼠及BALB/c小鼠后,气道炎症及AHR可持续至少60天,感染后期,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显著升高。既往认为这类细胞因子主要来自T细胞,裸鼠缺乏T细胞,肺部NK细胞含量较多,NK细胞是固有免疫的关键成分之一,其在RSV感染急性期及哮喘中的作用均已得到证实,但NK细胞是否参与RSV感染后期的致病尚未见报道。本部分拟进一步探讨NK细胞能否通过分泌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促进RSV相关慢性气道炎症及AHR的形成或维持。方法:6-8周雌性裸鼠及BALB/c小鼠接种RSV后第7天、14天、21天、30天及第60天检测相关指标并收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T细胞及NK细胞。采用兔抗鼠asialo GM1抗体去除NK细胞,用抗小鼠CD8a单抗去除CD8+T细胞,上述抗体及白藜芦醇经腹腔注射给药,全身体积描记法检测肺功能,ELISA检测相应细胞因子,Q-PCR法检测TLRs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RIF蛋白表达。结果:RSV感染后期:(1)裸鼠肺组织中T细胞几乎检测不到,NK细胞显著增多,去除NK细胞或白藜芦醇处理减少NK细胞后,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显著降低,气道炎症及AHR明显缓解;(2)BALB/c小鼠中NK细胞及T细胞均显著增多,去除NK细胞后,T细胞未受影响,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降低,气道炎症及AHR明显缓解;白藜芦醇处理后,NK细胞及T细胞均减少,且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降低的幅度、气道炎症及AHR缓解的程度较单纯去除NK细胞明显;(3) BALB/c小鼠中去除CD8+T细胞后,NK细胞及CD4+T细胞显著增多,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进一步升高,气道炎症及AHR加重;(4)两种小鼠中多种TLRs及TRIF表达升高,白藜芦醇处理后,TRIF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1)NK细胞可分泌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介导RSV相关慢性气道炎症及AHR;裸鼠中,NK细胞是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而BALB/c小鼠中,NK细胞可不依赖于T细胞或与T细胞协同促进Th2类及Th17类细胞因子升高;(2)RSV感染后期,CD8+T细胞通过抑制NK细胞及CD4+T细胞发挥保护作用;(3)RSV感染后期,NK细胞、T细胞的募集和(或)活化与TRIF信号通路有关。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病毒感染后反复喘息和哮喘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之外,以纽约市博物馆(MCNY)、高线花园(High Line)和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Mo MA PS1)以及在其中的游历体验为分析对象,试图从人文学的角度
第一部分小鼠心脏cTnI基因时序表达规律及衰老小鼠心脏形态及功能目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调控心脏舒缩功能的重要心肌纤维蛋白,其正常表达对心脏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的维
在广州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面临大量征用农地及搬迁原居民的难题.如何使原有农地及房屋得到合理补偿,如何使原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并延续原有的亲情、乡情,如何在控制政府财政压
当今城市设计实践的综合化与城市设计团队的多元化对城市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城市设计专门人才,是现阶段
文章立足于城市景观改造的具体问题,通过对黄楼街道万红大道立面改造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改造理念和具体措施,从而对城市老旧建筑物立面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支气管哮喘(bronca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细胞的存在和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可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