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主要以水合或羟基水合离子的形式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采用含活泼阳离子的浸取剂溶液浸出即可使稀土离子交换解吸下来,在此过程中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杂质铝离子也会被交换到浸出母液中,必须进行除杂才可获得合格稀土产品。因此,深入查明Al3+等杂质离子在粘土矿物表面的赋存机制,有助于为研发高选择性的离子型稀土浸取剂进而降低除杂成本和减少稀土损失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分子与原子层面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主要以水合或羟基水合离子的形式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采用含活泼阳离子的浸取剂溶液浸出即可使稀土离子交换解吸下来,在此过程中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杂质铝离子也会被交换到浸出母液中,必须进行除杂才可获得合格稀土产品。因此,深入查明Al3+等杂质离子在粘土矿物表面的赋存机制,有助于为研发高选择性的离子型稀土浸取剂进而降低除杂成本和减少稀土损失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分子与原子层面上的杂质离子在粘土矿物表面的赋存规律鲜少报道,且忽视了离子水化作用对其吸附的重要影响。因此,为揭示更加接近真实环境中的杂质Al3+在离子型稀土矿中粘土矿物表面的微观赋存机理,本课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Al3+在水环境中的水合、一羟基水合及二羟基水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计算获得了上述三种水合铝离子分别在高岭石铝氧(001)面和硅氧(00-1)面的外层吸附、在铝氧(001)面的内层(单齿、双齿)吸附最佳构型,基于电子结构与性质分析深入揭示了水合铝离子的微观吸附机理,并通过吸附试验对DFT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铝离子在水环境中可形成的三种最高配位水合结构分别为:Al(H2O)63+、Al(OH)(H2O)52+、Al(OH)2(H2O)4+,结合能大小顺序为:Al(H2O)63+<Al(OH)(H2O)52+<Al(OH)2(H2O)4+。发生水合作用时,Al原子与O原子间形成离子共价键,且共价性更强。(2)三种水合铝离子主要以氢键形式在高岭石(001)面与(00-1)面发生外层吸附,吸附能结果表明三种水合物外层吸附稳定性顺序为:Al(H2O)63+>Al(OH)(H2O)52+>Al(OH)2(H2O)4+,归因于高岭石(001)表面羟基的立体效应,且水合铝离子在(00-1)面的吸附较(001)面更加稳定。(3)三种水合铝离子可在去质子后的高岭石(001)面发生内层吸附,吸附能结果表明内层吸附比外层吸附更加稳定,三种水合物内层吸附稳定性顺序与外层吸附时一致,双齿吸附较单齿吸附更加稳定。且水合铝离子在高岭石表面外层/内层吸附的吸附能均低于水合稀土离子,说明实际中杂质离子在粘土矿物上吸附的更稳固。(4)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Al3+在高岭石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归因于高岭石(001)表面羟基的质子化程度随环境p H值升高而增加,促使水合铝离子的吸附形式由外层吸附逐渐向更加稳定的单齿吸附、双齿吸附转变,这与水合铝离子外层吸附、单齿吸附和双齿吸附的吸附能大小规律相吻合。
其他文献
为解决我国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生产中存在回收率低的现状,提高铅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论文以白铅矿、菱锌矿两种典型的氧化铅锌矿及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三种伴生脉石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苯丙烯基羟肟酸对白铅矿、菱锌矿的浮选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动电位、吸附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技术,探究了苯丙烯基羟肟酸与氧化铅锌矿的作用机理;本论文还通过对苯丙烯基羟肟酸、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三种捕收
微生物作为选矿药剂在微细粒矿物回收领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作为浮选药剂的研究已见报道。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赋予其能与矿物表面选择性吸附改变矿物表面性质的特性。铜钼矿石经常密切共生,分选工艺日益复杂,药剂使用也愈加复杂,浮选药剂几乎都有毒性,本论文研究了微生物的培养、筛选,抑制剂的制备,进一步在铜钼矿石的浮选分离中研究其作为辉钼矿抑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为利用微生物技
岩石蠕变是引发金属矿山地压活动主要原因之一,探索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蠕变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制及预测方法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对花岗岩进行了分级加载蠕变声发射震源定位试验,研究了花岗岩蠕变特征、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加载应力的关系,提出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法作为岩石长期强度估测方法。基于单纯形算法,分析了破坏蠕变声发射震源分布特征,研究了震源沿加载方向与垂直加载方向演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形维数特征。在此基础上,以
为探究含隐伏结构面类岩石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及破裂规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64015)、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0-S453)、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赣市科发[2018]50号),制作了含不同倾角、连通度、填充厚度的隐伏结构面类岩石试样,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系统进行单次冲击和循环冲击实验,分析含隐伏结构面类岩石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和破裂规律,并通过有限元软
随着稀土材料研发领域的兴起,离子型稀土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在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大量废水漫流,致使矿区及周边水土污染加剧,稀土资源极大浪费,国民财产严重流失,因此稀土废水处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质与粘土在稀土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以橙皮有机生物质和蒙脱石无机粘土为吸附原料,配制La(Ⅲ)、Y(Ⅲ)稀土溶液,开展批量单因素吸附实验。结合表征分析,比较原料种类及改性条件对材料
由于菱锰矿、菱镁矿与方解石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都极其相似,导致菱锰矿与脉石矿物难以高效浮选分离。因此为了深入研究浮选药剂在碳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详细阐述了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的构型参数和性质,分析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构型参数与浮选性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利用分子动力学相关软件探究了捕收剂和抑制剂与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作用面的吸附机理,最后用菱锰矿、菱镁矿、方解石实
氰化尾渣是采用氰化法提金后产生的尾渣,含有多种可回收的有价金属元素矿物,由于其中的金属元素矿物长期受到氰化物的深度抑制,造成尾渣中的有价矿物回收困难,导致资源浪费。针对尾渣中的Cu、S元素难以回收及分离的问题,以丁基黄药、Z200、改性硫氨酯BIB为捕收剂对受Na CN深度抑制的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探索了两种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浮选行为规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钨金属年产量居世界首位,在钨矿选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矿。截至目前,我国的钨尾矿堆存量已达到2000万吨,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以钨尾矿为原料制备人造石,为实现钨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和缓解钨尾矿堆存问题提出了新的途径。为使钨尾矿人造石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骨料级配、制备工艺以及增强材料对钨尾矿人造石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金属因难以分解,且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研发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吸附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开发出拥有高效性、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金属矿山中含Pb2+和Cu2+废水为研究对象,制备出了两种新型层状金属硫化物吸附剂(LMS-Ⅰ和LMS-Ⅱ),旨在解
由于国内钨矿资源储量逐年下降,常年积累钨尾矿储量巨大,因此对钨尾矿综合利用势在必行。可以从钨尾矿回收有价金属和非金属矿,但是,含钙有用矿物及伴生矿物的可浮性相似,矿物表面物理及化学性质相似,在浮选分离过程中存在矿物的溶解、吸引和罩盖等引起脉石矿物活化或有用矿物被抑制的交互影响,对有用含钙矿物浮选分离带来难度。因此,本论文对含钙矿物及伴生矿物石英在浮选中的交互影响进行研究,对提高浮选效果,优化药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