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可导致病人截瘫和四肢瘫,使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其发病率约为20-40人/百万人/年。而慢性脊髓损伤是由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髓的慢性压迫性损伤或急性脊髓损伤的后遗症,其发病率更高,所以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痛苦,恢复脊髓的功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 祖国医学,尤其是在针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对改善脊髓损伤后导致的截瘫症,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它合并症,包括肌痉挛性疼痛、二便功能失常和下肢瘫痪等也有一定的疗效,是治疗SCI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针刺治疗SCI和控制其继发损伤的分子基础?与目前世界上CNS再生、缺血和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的相关性又如何呢?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遵循自身的程序,由基因调控的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的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是细胞内在的有规律的自我消亡过程。近来研究发现,这种凋亡也可发生在脑脊髓损伤后,白质在脊髓损伤后6小时内呈现细胞凋亡现象,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象,并在伤后第一天和第七天各有一次凋亡高峰。针刺的抗SCI效应是否因其参与触发和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因而控制SCI的继发损伤,进而促进神经细胞的重新生长呢?研究表明bcl一2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bCI一2能促进离断的神经轴突的再生,所以如果能够在bcl一2基因家族体系中发现某一终止细胞凋亡的关键点,就能够为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课题采用电针对慢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大鼠)进行治疗,然后通过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来了解凋亡基因在脊髓中表达的不同特点,从而从基因水平初步推断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60只2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20只,模型组(B、C)40只。模型组造成中度压迫(4O份50%,平均44.5q0)慢性脊髓损伤模型,60d后摄侧位片证实椎管侵占率,然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未治疗组(B)和针刺治疗组(C)。通过联合行为评分评价脊髓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凋亡基因bax和bd一2表达的变化来探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 结果 1、初次术后60d摄X线侧位片证实,椎管侵占率约为40十50% (平均44.5%),模型组动物均可见神经功能障碍;90d电针组动物CBS评分值下降大,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 2、肉眼观察:所有伤段脊髓均有扁平和横径增宽,矢状径变小,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部分脊髓背侧可见一明显的凹痕(附图1、2)。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ax和bel一2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浆,为棕黄色;C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两者比较有差异,P(0 .05;B组bax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C组,两者也有差异,P (0 .05。TUNEL结果: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者为阳性。A组只见极少量散在的标记阳性胶质细胞;B组可见部分阳性细胞;C组只见少量标记阳性细胞,B组与C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 本实验模型是采用胸脊髓后路安装压迫装置,分次逐渐拧入而制成。此模型中动物死亡率低,可比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模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发病的实际情况,说明动物模型是成功的。电针治疗能够促进实验动物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电针治疗后(C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ax则减少;而未治疗组(B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则明显增多,说明电针能够影响凋亡基因bcl一和bax的表达;同时电针可以减少慢性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对脊髓神经元凋亡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凋亡基因bcl一2和bax表达的变化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相关关系,电针对脊髓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