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梳理了毛姆笔下有关中国形象建构的三部作品,以他者和自我为双重切入点对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毛姆怀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东西文化冲突的关系中,构建东方文化的奇观,解构西方的身份定位,试图在东方文化中寻找到拯救西方文化的新文明的源泉。毛姆笔下中国形象的实质是他者镜像中的自我言说。
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分析毛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好感,这是决定其笔下异国形象面貌的基础。
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系统梳理《人性的枷锁》、《在中国屏风上》和《面纱》三部作品。《人性的枷锁》创作于他来中国之前,毛姆根据自己对中国的想象和兴趣,塑造了闯入西方的中国人宋先生形象,在这一形象身上既体现了他对中国寄寓的希望,又表达了对西方文化优越性的怀疑。《在中国屏风上》则是对中国这一巨大文本进行的现实阅读和接受,这其中既有对中国自然和人文风光充满情感的描述,也有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的钦慕和赞美,更有对生活在中国天空下的西方人人性和精神状态的揭露和批判。回国之后,毛姆深入反思西方文化,在《面纱》这部小说中,对西方特别是大英帝国的自我定位进行颠覆,指出西方并不是东方的拯救者,含蓄提出东方文化中反而蕴藏着拯救西方的新文明的源泉。
第三部分将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放到英国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史中进行历时性的分析,将该形象放到历史语境中,考察这一形象背后的文化心理。指出这一形象并非是基于文化不平等心态下对他者的变形,而是作者在认同中国文化,反思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精神家园这一时代普遍理想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