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之时,诗艺已经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成熟复杂之态,而相比着20、30年代的诗歌,一脉相承的象征主义有了新的发展。40年代在新诗方面造诣很高的、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诗人群追求一种以象征为核心的综合的审美标准,象征主义的新发展在笔者看来即体现在“综合”二字上。写诗的过程是一种象征的行为:选字、组词、成句、成诗这一过程必须首先考虑到行文要求,使单位意义的字词发挥出语境中的真实意义,字音也参与建构形成意义的“线”;接着,人生经验沉入意识的底层,在诗中用意象或比喻去表现,从而扩展出意义的“面”;最后,发挥想象综合一切相反相成的即paradox的因素,使诗歌杂取语调、节奏、姿态、神情等各种力量,形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的诗歌意义的“立体”,这样创造出来的诗歌才能象征出最丰富的诗意。这种语言本位主义的诗歌观念充分运用语言符号的指涉作用,使能指曲折变化,象征出所指来,用诗歌的表层系统象征出深层系统的意义世界。 这样,20世纪40年代穆旦诗歌中的象征更多注重语言本身及语言层的关系,相比20年代、30年代意象的鲜明与画面感,穆旦的象征手法不再过多凭借外物,而借用理性、智性、玄学、哲思扩展语言的指涉作用,用反讽、悖论等手法形成语境压力,造成表面字义的变形,呈现出驳杂的诗意。意象则多为抽象理念的凝结,诗剧体意象追求一种氛围和一种情境,使诗歌意象包含一种戏剧性的象征因素,诗体意象则要有质上的凝定、质上的充实、量上的广阔延伸、意义的无限伸展。穆旦诗歌中的象征系统即呈现出如上的特色,通过“现实、象征、玄学”的路径使诗歌包含“最大量意识状态”,诗艺具有复杂性而具有了自创性象征的特色。本文试图讨论的即是穆旦诗歌现代化的核心——象征、象征系统及独特的审美意味。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部分对20世纪40年代的“象征”进行界定,它是一种超越了传统象征手法而更加关注语言的曲折变化以囊括“最大量意识状态”的有张力的语言操作,语言形式现代化。第二部分,分析穆旦极富张力的抽象化的象征语言。这种语言是充满力的扭转、智性色彩和节奏感的语言;象征式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再是对等的,诗歌语境丰富扩大了语言的象征功能,穆旦用隐喻、反讽、悖论等艺术手法使语言活泼曲折、多层多意。另外分析象征式语言如何暗示性地传达感情。第三部分,分析穆旦知与情糅合的新鲜意象。唐湜提到要创造出“由心智(mind)出发的悟性意象”,把自然的基础与自觉的方向、潜意识的“能”与意识的“知”完整结合起来,意象创造的“戏剧性”原则、“客观对应物”要求使意象的含义扩大而充实。意象特点体现为间接性、一致性、沉潜性、雕塑性等。另外将意象分类并考察诗中意象与诗境的关系问题。二三部分主要分析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及表层结构如何转化出深层结构,从而形成动态的象征系统分析。第四部分,分析穆旦诗歌象征系统的审美意味及其独特性。总体的审美意义体现在,语言的断裂、转折扩大了意义的陌生化关联,实现了诗语言功能的突破;意象的力量突入读者内心,引发联想;意蕴内涵飘扬着智性的形而上色彩。此外,置之九叶诗派内部还有独特的审美意味,独特审美意味体现在dynamic、充满搏斗式的象征语言,用苦难熬制的、充满理念化的意象和哲思更为尖锐先锋的玄学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