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从横纵(联系与发展)两个纬度,对先秦哲学中的“虚”概念进行定位。本文先从“虚”的横向纬度出发,论述“虚”与其它基本哲学概念的关系,说明“虚”具有相对确定性,表现为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庄子以“气”说“虚”,荀子以“心”说“虚”。又根据纵向纬度,说明“虚”概念具有不断的发展性,论述从庄子“唯道集虚”到荀子“虚壹而静”,“虚”概念的演变过程具有辨证性。
论文分六个部分,由引论、四个章节和结语组成。引论首先阐明了研究庄荀“虚”的意义,通过分析“虚”的研究现状、交代本文的主要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联系庄荀时期的哲学背景及思想主题,揭示庄荀“虚”概念产生的原因。第一、二章从“虚”的横向纬度出发,通过梳理庄荀各自的概念系统,分析庄学中“虚”与“气”、荀学中“虚”与“心”的关系,阐明庄荀哲学中“虚”的差别是“气”与“心”的差别。第三章梳理“虚”本身字义,找到其与“气”、“心”结合的出发点,比较庄子“气”虚与荀子“心”虚的实质差异。第四章从“虚”的纵向纬度出发,通过论述庄子“虚”的不足及荀子的发展,把握两者间的联系,透视思维发展的整个过程,其认识本质是实践活动的辨证发展。结语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再次强调用横纵双纬度来定位先秦哲学中的“虚”概念,对探索先秦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发展的和谐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