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种语言变体的现象。语言变体可以是没有任何谱系关系的语言也可以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作为语言文化接触的一种自然产物,语码转换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西方学者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及会话分析等各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在中国,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英语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英语和汉语接触,必然会产生汉英语码转换现象。从最初的英语课堂,文学作品,到现如今的大众媒体,报刊杂志,汉英语码转换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式,许多国内的学者广泛收集相关语料,就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对中国电视访谈节目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现象的研究分析并不多见,通过对其结构特点,语用功能和深层动机进行定量统计,进而定性分析的论文更是几乎没有。本文收集了《鲁豫有约》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播出的共312期有效节目,并对其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进行了专门的整理记录。根据斯克顿的主体框架结构模式,将汉英语码转化的句法结构分为三类;借鉴维索尔仑的顺应理论,将其深层动因和语用功能分为三大类七小种。采用语料库研究手段,统计出其不同的句法结构,语用功能及深层动因的分布情况,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句法结构方面,句内转换的频率远远高于句间转换及附加语转换的频率。并且英语嵌入语受汉语主体语句法和语义的限制和影响,其出现并不是杂乱无规律的。在深层动因方面,汉英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出现在节目当中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范和心理动机的一种顺应。在这三大类顺应理论之下,又衍生出填补词汇空缺、简洁精确、委婉、解释、时尚、情感宣泄和心理趋同七类语用功能。其中简洁精确是节目中汉英语码转换最主要的功能,时尚,委婉及解释的比率高于剩余三种。笔者希望,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拓宽对《鲁豫有约》及汉英语码转换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于汉英语码转换的意识及日常应用能力,并对语言教学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