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形性腺瘤基因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可通过增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等生长因子的表达能力,调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前,有研究证明PLAG1的SNP(AC_000171.1:g.25015640G>T,rs109815800)与欧洲牛的体型大小显著相关,Indel(AC_000171.125020872-25020890,rs523753416)与中国黄牛4个品种的体尺性状显著相关,但这2个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黄牛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为探索PLAG1的SNP(rs109815800)和Indel(rs523753416)2个位点与中国黄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针对这2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测序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统计学原理,验证这2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黄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针对rs109815800位点,采集558头来自7个黄牛品种的成年母牛,验证该位点多态性与黄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随后利用38个中国黄牛品种共计1,102个个体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黄牛品种中的分布情况;针对rs523753416位点,采集451头雌性成年云岭牛,验证该位点多态性与黄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随后利用35个中国黄牛品种共计1,306个个体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黄牛品种中的分布情况。获得如下结果:(1)在黄牛PLAG1的rs109815800位置检测到一个G>T的突变,即检测到G(Q)和T(q)两种等位基因,QQ、Qq和qq三种基因型。该位点多态性与黄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和胸围4个体尺性状显著相关:携带QQ基因型的黄牛的体高和体斜长显著大于携带Qq基因型的黄牛(P<0.05);携带QQ基因型和Qq基因型的黄牛与携带qq基因型的黄牛相比,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和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在中国本地黄牛品种中,rs109815800位点多态性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Q等位基因频率由北向南呈减少趋势,q等位基因则相反;2个专门化肉牛品种中Q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中国本地黄牛的平均值。(2)在黄牛PLAG1的rs523753416位置检测到19 bp的Indel,即检测到W(366bp)和D(347 bp)两种等位基因,WW、WD和DD三种基因型。rs523753416的位点多态性与云岭牛的3个体尺性状显著相关:携带WD基因型的云岭牛的体高和十字部高显著高于携带WW基因型和DD基因型的个体(P<0.05),携带WW基因型和WD基因型的个体的胸围显著大于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中国本地黄牛品种中,rs523753416位点多态性在北方黄牛和中原黄牛中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随着纬度的增加,W等位基因频率逐渐增加,D等位基因则相反。综上所述,PLAG1的SNP(rs109815800)与家养黄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和胸围4个体尺性状显著相关,Indel(rs523753416)与家养黄牛的体高、十字部高和胸围3个体尺性状显著相关。它们的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黄牛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因此rs109815800和rs523753416可作为黄牛体尺性状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