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社会分工趋于细化,反映到民事诉讼中则是越来越多的民事案件涉及复杂疑难的专门性问题。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存量立法来看,就专门性问题的解决已然形成由鉴定人、专家辅助人、案外咨询顾问等多种角色混合的事实查明机制。因传统法学教育的单一性,技术“外行”的职业法官存在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在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案件审判中存在认知障碍,给司法公正带来了挑战。在新一轮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中,专家陪审员在事实认定上“既陪又审”的突出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参审优势,给民事诉讼专门性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路。然而专家陪审员参审表现尚有争议,新颁布的《人民陪审员法》又将专家陪审员制度束之高阁,使得专家陪审员参审依然无章可循。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借助角色学理论考察专家陪审员参审实践中的角色期待、角色认知与角色扮演,从而透过角色表现的争议性观察制度运行的效果,并结合现实国情对专家陪审员角色进行适当调适,探索专家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路径。本文围绕专家陪审员角色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研究专家陪审员参与审判的角色规范以及其他诉讼主体、社会公众对专家陪审员的角色期待,描绘出包含参审者、监督者、调解者等多重角色期待在内的专家陪审员参审剧本。其中作为专家陪审员最本色的角色,参审者角色又可分为专门知识提供者、专家证据审查者、专业事实认定者三个层次。第二部分,以外界对专家陪审员角色期待为基础,从专家陪审员参与审判的主观方面入手,探知专家陪审员自身对角色规范的认知状态,以及对角色定位的认同程度,以此获得专家陪审员对于将要扮演的角色的领悟情况。第三部分,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专家陪审员角色扮演现状,挖掘专家陪审员参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了专家陪审员参审实践的全过程,包括角色扮演者的遴选、角色扮演程序的启动、合议庭组成方式、角色扮演的案件类型及角色扮演中的阅卷、发问、评议、调解机制。第四部分,对照专家陪审员角色期待,评价专家陪审员角色的实践表现,揭示出角色表现的争议性,并运用角色理论解释角色失调现象背后的角色冲突。这部分内容分析了专家陪审员角色在专门知识提供、促进诉讼调解方面的正效应,以及在专业知识偏见、权力寻租风险、履职中断等方面的负效应。在此基础上,以角色冲突角度来解释、分析专家陪审员角色困境。第五部分,综合全文的论证和思路,阐述专家陪审员角色调适的必要性,提出专家陪审员角色调适的法治路向。从角色比较的角度出发,分析专家陪审员角色在民事诉讼中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在宏观层面,从回归角色本质的精英化、明确角色期待的多重性、增强角色扮演的实效性等方面提出角色调适的基本理念;在微观层面,通过调整角色规范实现角色调适,完善角色遴选、角色参审以及角色管理等问题,构建专家陪审员制度,形成人民陪审员制度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