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封闭边缘海,通过多个海峡分别与中国东海、西太平洋、印尼海以及印度洋进行水体交换,在外海水和近岸径流的共同影响下,南海水团变性明显,故大洋水团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南海。本文取“浅海水团”定义为:理化性质相近、具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及“内同性”和“外异性”的宏大水体。该定义与K-means聚类算法的原理相契合,因此,本文基于1966-2013年间南海的WOD13温盐观测数据,分别在整个海域和5°×5°的各小区域内,利用K-means算法对水团进行划分,并结合系统聚类法和T-S点聚图分析南海各水团的分布、温盐性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太平洋水和黑潮水进入南海后的变性过程。其中,在K-means计算过程中,分别根据类内距离和函数和密度值函数进行水团数和初始聚类中心的确定。本文将南海水划分为10个水团:沿岸冲淡水(F)、近岸混合水(M)、南海表层水(S)、南海南部陆架水(SS)(仅夏季出现)、黑潮表层水(KS)、南海次表层水(U)、黑潮次表层水(KU)、南海次-中层水(UI)、南海中层水(I)、南海深层水(D)。季节尺度上,各水团温度的变化表现为为冬低夏高,但从表层到底层,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表层水团(F、M、S、TS)盐度的变化表现为冬高夏低,主要取决于河水径流和降水的变化;表层以下水团(U、UI、I、D)受对应水层太平洋水的强烈影响,各水团盐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尤其是南海中层水,低盐特征非常显著。KS和KU分别是表层和次表层黑潮水入侵南海(冬季强于夏季,次表层水强于表层水)而成,温盐性质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本文中得到的各水团性质及其变化与已有结论较为一致,表明改进后的K-means算法在南海水团的划分上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