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爱德华时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高氏成就斐然,凭借其家族系列小说《福尔赛世家》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通过文学创作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道德问题,被同时代的作家康拉德誉为一位人文主义的道德家。《友爱》出版于1909年,主要围绕主人公希拉里夫妇的情感生活和他们的阶级偏见展开叙述。《星期六评论》杂志曾经提及,这部作品是一本阴险、恶毒地攻击社会制度的书。而批评家约翰·巴奇勒则指出,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关心艺术、政治和社会良心的伦敦知识分子。那么,作为主人公的伦敦知识分子到底是如何阴险、恶毒地攻击了爱德华时代的社会制度呢?高尔斯华绥将小说冠以“友爱”之名,究竟想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感信息呢?在家庭场域中,主人公希拉里和比恩卡的婚姻生活为什么不幸福?在阶级场域中,以希拉里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人士最终会越过他们的阶级差异走进下层人的内心世界吗?在艺术场域中,作家斯通先生和珀西先生又以何种方式抒发他们的情感,表达了他们何种的精神与伦理诉求?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做出分析。“场域”是法国文化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意指由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网络”或“建构”。在这特殊的网络中,布尔迪厄非常关注知识分子的行为。在布尔迪厄研究者徐贲看来,知识分子的行为研究在知识分子所构成特定的场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阈限”是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提出的关键词。它的字面意思是走不过的门槛。在特纳看来,阈限中的人群处在“既不在此也不在彼”的夹缝空间之中。本文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知识分子为切入点,以困境为关键词,结合维多利亚晚期和爱德华时期英国社会中的历史背景,探讨了知识分子在家庭、阶级和艺术场域中的种种困境。文章的导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地介绍了场域及阈限理论。首先,正文部分分析了知识分子在家庭场域中的困境。希拉里和比恩卡物质条件丰厚,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危机。然后分析了知识分子在阶级场域中的困境。知识分子有着关心下层阶级的意愿,然而,他们在实际行动时却面临着一种身处夹缝中的痛苦。最后分析了知识分子在艺术场域中的困境。在他们看来,艺术不仅是对抗私有者的道德力量,而且是改造社会的一种积极力量。在结论部分文章阐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让读者明白《友爱》是一本倾听时代良心声音的社会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