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载体,似乎是一个新事物,但实际上课程标准在我国曾沿用了40余年。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在清末新政时已经出现,到民国时期逐步发展和完善。这个时期的课程标准文件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理论逐步从近代化迈向现代化的真实记载,对这个时期课程标准文本本身的研究,目前国内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历史课程标准最初发展的那段历史(1902——1949年)出发,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其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希望引起学人对清末民国时期课程标准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究。从课程标准的源头去寻找可以新生的力量,也许这个源头确实有我们今天进行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标准需要的蕴藏其中的财富。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研究本文问题的提出,及目前课程标准研究和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的状况,说明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文章将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清末学制与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的雏形、民初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我国历史课程标准逐步成型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与成型。试图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角度论述这三个时期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发展的状况。第三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标准的编写”。文章将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写分解为四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谁来编写?第二,为谁编写?第三,编写什么?第四,怎样编写?在这四个问题中,谁来编写?关涉课程标准编写的思维和技术因素,它一方面反映那个时代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选择谁来编写历史课程标准又反映政府对历史教育的立场。为谁编写?关涉课程标准编写的价值取向,往往反映编写者的历史教育理念与统治者的教育控制之间的斗争。编写什么?关涉课程标准编写的话语系统,在这个话语系统中,它所反映的是,历史是什么,学什么样的历史。怎样编写?课程标准怎样编写,它涉及到课程标准的文本框架和话语表达,它关涉如何规范历史课程在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陈述方式。文章试图从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当时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编写过程。第四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标准最终是要靠实施来进行检验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后,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实施,但实施的效果应该是不佳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政治环境的恶劣、五四以来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及师资力量的薄弱,同时历史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不够以及课程标准在实施中的变异也是重要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启示”。课程标准的编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往往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考察中感到有许多不足,同时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启示,以为今天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制提出一些建议和借鉴。
其他文献
“价值”一词在日常语言、实证科学、哲学等不同语境中有其各不相同的用法和意义。作为哲学概念,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目前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自觉澄清价值的哲
生态体育是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引领人们发展的指南,生态体育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文环境和谐相处,在发展中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过渡的从自然
介绍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推荐系统中关联规则推荐模型的实现过程.该模型的实现运用了概念层次的思想方法,采用了不需要产生候选集的频繁集挖掘算法FP_Tree挖掘关联规则.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