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可以动摇全球经济,所以加强监管力度显得特别重要。在巴塞尔协议Ⅲ的颁发,以及我国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于2012年发布的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背景下,资本监管成为了银行业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方向。这种高度的资本监管体制使得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把控力度更强,更能抵御风险,更好的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障整个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但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会较显著的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如许多国家的贷款总额出现了缩水的现象。本文首先构建了资本监管对银行贷款结构影响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资本监管对贷款结构影响的三个假设;然后,以15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解释变量选择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在此基础上把资本充足率水平按照资本充足、资本受约束和资本不足引入两个虚拟变量,更进一步的把虚拟变量与银行资产规模的对数的交叉项放入模型中验证资本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规模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资本监管之下,银行如果资本充足率较低,则会增加低风险、低资本消耗型的贷款比例,如个人贷款、担保贷款、短期贷款;如果资本充足率较高,那么就会有动力增加高风险、高资本消耗型的贷款比例,如企业贷款、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但是这种影响对小银行更加的明显,相比较于大银行来说,小银行增减的比例更大。所以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会受到规模差异的影响。目前的资本监管制度对贷款结构调整的影响非常明显,也反映出银行资本监管措施是有效的。但是监管当局可以考虑对银行进行差异化管理,对大银行设置更高的资本风险加权系数,使得资本监管体系更加的科学合理。最后,本文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贷款对象、方式以及期限的选择和资本充足率差异化管理三个方面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高风险加权系数的资产、投资于未来回报率高的行业等方式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并且酌量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来调整贷款结构以规避风险;监管部门根据银行规模、资质等的不同差异化管理银行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