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血之法,起源甚早,《内经》中涉及尤多,后世亦是传承不绝,沿用至今。目前,对于刺血的文献理论研究,多为单一医籍或医家的相关认识,难以深入,缺乏系统。本研究通过有关古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和理论分析,归纳古代的刺血运用方法、经验和规律,为现代研究与应用提供文献及理论依据;认识刺血与经络、腧穴、刺灸等有关理论、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关系;呈现刺血法发展历程,探讨刺血在针灸理论尤其是经脉理论演变中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学术史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梳理刺血的相关文献资料,注重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非医文献与医学文献相互观照,从针灸理论尤其是经脉理论学术演变的历史视角去考量刺血,分析认识刺血理论的学术内涵及其与经脉理论的学术关联。本研究认为:1.刺血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的刺血,主治病症以局部痈脓血等为多见;刺血处以局部为主;从知识背景来看,刺血方法中虽然见有血脉、脉等术语,但未涉及经脉理论。2)《内经》中的针刺治法,以刺血为最多。主治病症不再限于外科病症,已包括疼痛、脏腑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刺血部位多取四肢远端及头面,以及某些腧穴或经脉;出现并重视对血脉的观察,其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是选择刺血部位的重要依据;对刺血之法的理论提升明显,被纳入经络理论之中,刺血的部位选择和主治受到经脉理论的强烈影响,络脉理论对于刺血的阐释具有重要的作用。3)后世的刺血,时期虽长,论述却少,仅是引述经文,间或有所发挥,在有关腧穴内容中有一定涉及,基本未出经典论述范围。极少数医家对刺血论述颇有新意,以张从正《儒门事亲》为著。所治病症的范围、病种,反不如《内经》面广丰富,而以局部外科病症占多数,与经脉理论的关联也不甚紧密。2.《内经》载述的刺血,反映了针灸理论尤其是经脉理论发展的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刺血从早期的基本以局部痈脓出血为主,到《内经》中常与针刺腧穴合用,再到经典经脉理论确立后刺血的式微。从其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早期对于血脉的重视一直延续到《内经》,与此时构建的经脉理论并存,刺血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络脉理论阐释而纳入针灸学的体系;但随着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完整,以及后世针灸的转向,刺血又逐渐边缘化。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系统文献梳理和深入理论分析,提出刺血在针灸理论尤其是经脉理论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本研究提示,一项具体治疗技术在医学理论形成演变进程中的作用,或治疗技术、知识背景与理论体系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早期针灸历史的追寻及其理论的释读,是一重要视角和有价值的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