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①通过对HBV慢性感染者进行肝癌前相关抗体(肝癌前6个抗体)的的检测,总结6个抗体不同的临床意义,以及相互组合对临床诊断的价值。②通过复方叶下珠对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前病变患者52例干预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药在延缓乙肝相关的肝癌的癌前病变的作用。研究方法:在X基因阳性与阴性的HepG2细胞系中,通过抑制性cDNA差减杂交,克隆出异常表达的基因片段,并选择亲水端序列,固相合成人工多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特异性ELISAs方法对深圳及美国的韩国移民830人血清检测anti-URG4、anti-URG7、anti-URG11、anti-URG12、anti-URG19和anti-DRG2等6个抗体。830人中HBsAg(-)者416例、慢性HBV感染者398例、其它肝炎者16例。对其中102例再生不良小节乙肝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复方叶下珠治疗组(n=52)与对照组(n=50),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病毒指标,肝纤三项,以及乙肝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血清抗体分布变化与肝癌发生情况。结果:①6个抗体阳性率与HBsAg(-)者相比,乙肝肝硬化与HCC患者有显著的差异(P=0.0000),而与乙肝携带者(P=0.1278)、非HCC肿瘤(P=0.3462~0.7216)、非病毒性肝炎病人(P=0.4548)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且这些抗体发生率在高危人群中,与种族、国家、地区不相关。③102例中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上与对照组比皆有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而HBV-DNA阴转,治疗组有2例,在病毒量下降与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上,并无统计学意义。102例再生不良结节肝硬化患者有2例发生肝癌,而对照组有9例发生肝癌,两组肝癌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212)。且2组抗体数目在24MO以后治疗组抗体数明显下降(P<0.001)。从所检测的6个抗体分析可以看出,抗URG11和抗URG19发生率最高,两组阳性率皆在60%以上,而治疗组经过治疗后两抗体皆有下降,而对照组有所上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17 P=0.0452)。从11例的发生肝癌的患者的追踪观察也证实这一点。结论:①6个抗体在HBV慢性感染者不同阶段其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这些抗体可在肝癌发生数月或数年前就能被检测到,提示它们可能是HCC的癌前病变重要的标志物,并可用血清简单检测到。②肝癌前变抗体检测中URG11,URG19,DRG2可作肝癌病变预后判断以及治疗的观察指标,通过复方叶下珠干预,提示中药具有一定的阻断或延缓肝硬化肝癌前变的作用,这项研究的临床评估仍需要大标本与长期的疗效观察,其中长期的中药维持用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