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于1950--1952年期间对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中共甘肃省委全面响应中央政府有关土地改革的部署,严格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阶级”的土改总路线和“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建立贫协、运用农代会”的土改组织路线,认真做好土地改革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诉苦”、引起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仇恨,以此投身摧毁旧有社会经济结构的斗争中。尽管甘肃省地处偏远、农村普遍贫穷,某些地区受地主迫害情况极其残酷,但在土地改革实施的初期,共产党在宣传动员群众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众反应消极、表现冷淡、不情愿诉苦的情形,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阻碍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农民觉悟偏低、土改工作组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不高等因素考量,探讨群众在当时的条件下不愿诉说苦被地主阶级压迫所受折磨的内心隐情。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概说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评书相关学术前史,介绍研究方法与思路等。第一章介绍甘肃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前农村的基本情况,包括甘肃的地理、自然条件,解放前后土地所有制情况、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以及甘肃农民在地主阶级的压迫下悲惨的生活状况。第二章对土改中农民“诉苦”一词做了定义,并对文章所讨论的土改涉及的区域范围进行了介绍。其次简要概述了中央对新区土地改革政策的提出及部署和甘肃省政府对政策的策应情况。第三章陈述农民在对待土地改革政策中的消极反应--不情愿诉说被地主阶级压迫的苦。包括干部在对农民访贫问苦时的不理不睬和土改工作组在诉苦教育中农民表现出闭口不言。第四章从群众自身和干部素质因素出发,根据现有史料,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不愿诉苦的确切原因及农民的心态。包括由于受传统伦理道道的束缚、农民对土地改革认识不充分、农会组织不纯、干部素质不高、天命观等原因的影响农民所表现出内心纠结、疑惑、胆怯、不踏实、坦然等心态。本文结语部分总体上对甘肃土地改革初期群众对于共产党的宣传和土改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的冷漠、不情愿诉苦的原因做了简单的总结,揭示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讨论只是初步和浅显的,更多问题还待有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