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鸦片战争时期至20世纪前期是中国语文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本文把这一转型称为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其时间跨越了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中的“现代”二字并非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与“传统”相对的意味着“民主、科学、进步”的范畴。“早期”则标志着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还处于初始阶段。在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演变的进程中,梁启超与同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语文课程的外部与内部两个角度尝试着对中国语文教育的走向做出了最初的探索:语文课程设置的变革与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建。 本文共分“梁启超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梁启超的语文课程目标取向”、“即中即西的阅读教学观”、“期于致用的写作教学观”四个部分。一、二部分关注的是梁启超在语文课程论层面的观念,三、四部分评介的是梁启超在语文教学论层面的论述。此外另有一条时间暗线贯穿其中,从戊戌变法到流亡日本,再到欧洲游历后退出政坛,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启超关于语文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更。 引言 阐明研究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意义以及选择梁启超作为研究切入点的原因。 第一部分 梁启超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几千年的传统语文教育走到清末已至穷途。在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竭力主张废除科举制度,矛头表层指向传统教育体系中的评价方式,客观上则指向了传统语文教育本身,尤其是其杂糅的课程设置,为建立现代语文教育体系开辟了道路,促使语文课程独立设科。 第二部分 梁启超的语文课程目标取向:梁启超明确倡导教育要有目标。梁启超的语文课程目标取向是他对语文教育的价值限定,是其特定价值观的体现。梁启超的语文课程价值观又是发展变化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共同点是认为语文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有极大影响,差异是前期更多地关注社会,后期则更多地关注个体。 第三部分 即中即西的阅读教学观:梁启超的阅读教学观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从传统走向现代,最后又复归于传统。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和深入思考之上的抉择。 第四部分 期于致用的写作教学观:梁启超强调学生作文主要写应用之文而不是文学创作。既跳出了为功名而作的框框,又走出了专门进行文学创作的误区,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握了写作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以后实际工作需要的正确导向。 结束语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上,语文教育依然陷入困惑。如何调适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关注梁启超在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中的心路历程,也许能够让历史告诉未来,让今天的语文教育在诸种可行的途径中择优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