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与伯乐文化初探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乐,姓孙,名阳,是中国春秋时代善相马者,他相马育马、识才荐贤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伯乐也成为一种知人善举、选贤任贤的精神文化象征。伯乐精神作为中国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中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作用和较大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酷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从全体劳动者中鉴别和选拔优秀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当前中国人事制度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被逐渐认可,伯乐文化无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史籍记载的伯乐事迹;伯乐文化的主要内涵;古代伯乐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伯乐文化的现实意义等四部分入手对伯乐与伯乐文化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根据史籍对伯乐的记述,整理出了伯乐的主要事迹。伯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一个群雄纷争、英雄豪杰各展其能的时代,在当时马匹价值较高,相马、养马者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伯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靠自己的天资才情和刻苦努力成为了相马专家。在秦国,他大展相马育马的才华,并且为秦穆公举荐了像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为了对社会和后世有所帮助,他还编写了《伯乐相马经》和《伯乐针经》。这是我们研究伯乐和伯乐文化的基础。 第二部分:探讨了伯乐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勇于举用人才,善于培养人才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对古代识才、育才、荐才、用才的优秀典范的举例来说明伯乐精神的流传、继承和发扬光大。主要列举了古代开明帝王辨才纳贤的故事、贤臣良将识才荐才的典范和文坛艺坛伯乐慧眼识才的事迹,以及他们的人才思想。以资证明伯乐文化的流传和发扬。 第四部分:从传统伯乐文化和当代人才制度的契合点入手探讨了伯乐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伯乐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继承和弘扬伯乐文化的什么内容?树立治国安邦事业发展人才为贵的重才观;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知人善用”的用人原则。三是怎样弘扬伯乐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伯乐相马”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将伯乐精神融入现代民主制度之中,使“伯乐”制度化,按照法定程序使人人当.“伯乐”,人人参与选举“千里马”的活动,才能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制度二者之间的价值张力。 总之,伯乐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发扬、借鉴和改进。
其他文献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imited power supply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 thus, distributed state estimation and data fusion w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在苏联国内开展了对斯大林的批判活动,不但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路线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而且对斯大林的军事战略进行了修正。赫鲁晓夫在其权
邵阳市地形以丘陵为主,南、西部多山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缘,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
尽管国际埃及学者们对维西尔这一官职的研究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但在国内埃及学研究领域,对于维西尔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地进行。本文吸取前辈学者们研究成果,结合对史料的分析
为了解决保障房约8000亿元的资金缺口,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与其他企业申
钱大昕是清朝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博通经史,于金石文物、天算历法、官制氏族、舆地年代、目录版本、语言文字、校勘辑佚等方面均有著述,尤长于考
本论题是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台州地方政府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台州现象”案例研究。本文以台州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剖析了台州民营经济的组织结构,勾勒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届第9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7年7月27日通过,现
本文对上海全浙公会的组织状况和活动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主要分析了全浙公会成立的背景,探讨了全浙公会组织定位、组织架构及执事人员的变化情况,考察了全浙公会的活动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实,“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问题,理论界、学术界、政府职能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