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在胰腺局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 1.观察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 2.评价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对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3.探讨利用三维超声造影重建胰周动脉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胰腺局灶性病变患者72例,共计72个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病灶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利用5分评分法分别对病灶进行良、恶性诊断评分,并对诊断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胰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对胰腺实性(包括以实性为主囊实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动态图像进行TIC定量分析,对不同定量参数鉴别胰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进行评估;利用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对17例胰腺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胰周动脉血管进行重建,并观察重建血管的管腔与走行情况。 结果: 1.36例胰腺恶性病变中,75.0%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3例实性或以实性为主囊实性良性病变中,26.1%表现为不均匀增强;13例囊性良性病变,76.9%表现为囊壁及分隔强化,23.1%无强化;良、恶性组间的增强方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胰腺癌中,77.3%表现为持续低增强,22.7%表现为动脉相等增强,静脉相低增强。以低增强(不包括伴有明确环状增强者)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6.6%、90.7%、87.5%、97.5%和93.1%。 3.62.5%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表现为动脉相高增强,以动脉相高增强诊断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2.5%、96.9%、71.4%、95.4%和93.1%。 4.利用超声造影或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两者联合诊断,诊断结果评分为3分者明显少于常规超声;而评分为1分、5分者明显多于常规超声。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胰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超声造影与两者联合诊断对胰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931、0.958。 5.对胰腺局灶性病变的TIC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得出胰腺恶性病灶的始增时间晚于相邻胰腺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与相邻胰腺实质的始增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胰腺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胰腺炎性病变(pancreaticinflammatory lesion,PIL)及胰腺其他良性病变(other benign tumors, OBTs)的灌入斜率比较:PC<PIL<OBTs<pNETs(P<0.05);1分钟洗出斜率比较:PIL>PC>pNETs> OBTs(P<0.05);峰值强度与曲线下面积的比较:PC<PIL<OBTs<pNETs(P<0.05)。 6.利用3D-CEUS对17例胰周动脉血管进行重建,重建成功率为94.1%。并通过任意角度的旋转观察,提示了2例动脉血管受累。 结论: 1.结合常规超声的宏观图像和超声造影的微循环灌注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2.利于TIC定量参数可以增加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信息的客观性。 3.3D-CEUS可以实现对胰周动脉血管的立体化显示,与CT三维重建契合度较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声触诊组织定量鉴别胰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1.评估剪切波速(SWV)测量的可重复性。 2.对照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探讨SWV在胰腺局灶性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评估SWV预测晚期胰腺癌辅助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我院51例胰腺占位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应用单向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评估SWV测量的可重复性。对照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评估病灶SWV、相邻胰腺实质SWV及SWV差值在胰腺实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对获得穿刺细胞/组织学诊断,并后续进行辅助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观察病灶的大小变化情况。 结果: 剪切波速值测量中,病灶与胰腺实质五次测量的平均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和0.869。恶性组的病灶与相邻胰腺实质的SWV均值分别为2.39±1.25 m/s(0.60-4.39m/s)和1.59±0.63 m/s(0.76-3.22 m/s);良性组的病灶与相邻胰腺实质的SWV均值分别为2.06±1.08 m/s(0.79-4.00 m/s)和1.44±0.41 m/s(0.80-2.23 m/s),两组内病灶与相邻胰腺实质的SWV均值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SWV、相邻胰腺实质SWV及SWV差值在良恶性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20、0.352、0.581)。病灶的SWV与病灶大小不相关(r=0.253,P>0.05);病灶的SWV与ROI深度呈负相关(r=-0.413,P<0.05)。9例接受辅助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病情延缓组与病情无改善或恶化组的病灶的SWV均值分别为2.92±0.80 m/s和0.92±0.32m/s,两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剪切波速(SWV)测量重复性好,多次测量可提供更加可靠的结果。 2.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利用SWV定量鉴别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SWV大小与病灶大小无明确相关性,但随ROI深度的增加,SWV变小。 4.初始病灶的SWV具有预测晚期胰腺癌辅助治疗疗效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