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CyclinE和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yclinE和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证实二者可能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一对因子。
方法:收集60例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7~2007.年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5.6岁。取甲状腺腺瘤30例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作为对照。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按分期:Ⅰ-Ⅱ期23例,Ⅲ-Ⅳ期37例;有周围组织侵润39例,无周围组织侵润2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E和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10.0%(3/30)、甲状腺腺瘤43.3%(13/30)、甲状腺乳头状癌78.3%(47/60),逐渐升高;p57kip2的表达则相反,分别为80.0%(24/30)、70.0%(21/30)和25.0%(15/60),(P<0.01),二者呈负相关。
2.Cyclin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总阳性率(78.3%)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43.3%)、正常甲状腺组织(10.0%),各组比较P<0.0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30/30)、甲状腺腺瘤(27/30)中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呈阳性及强阳性表达(43/60)。
3.p57kip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80.0%)及在甲状腺腺瘤(70.0%)中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25.0%),各组比较,P<0.01。p57kip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22/30)、甲状腺腺瘤(18/30)主要呈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56/60)。
4.CyclinE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即临床分期Ⅲ-Ⅳ期94.6%(35/37),Ⅰ-Ⅱ期52.2%(12/23);有周围组织浸润92.3%(36/39),无周围组织浸润52.4%(11/21);有淋巴结转移92.1%(35/38),无淋巴结转移54.5%(12/22);(P<0.01)。p57kip2与临床分期、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即临床分期Ⅲ-Ⅳ期13.5%(5/37),Ⅰ-Ⅱ期43.5%(10/23);有周围组织浸润7.4%(3/39),无周围组织浸润57.1%(12/21);有淋巴结转移5.3%(2/38),无淋巴结转移59.1%(13/22);(P<0.01)。
结论:
1.CyclinE的总阳性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上升趋势;p57kip2则与其相反,呈下降趋势,二者负相关。提示CyclinE与p57kip2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负反馈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CyclinE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中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呈阳性及强阳性表达。p57kip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主要呈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CyclinE与p57ki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物大小无关,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