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西方主流媒体在论及他国,尤其是东方国家时,始终惯用一种“东方学”式的话语体系,以及“唯我是真理,非我皆谬种”的普世价值观,将偏见贯穿于每一次的报道之中,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上所呈现出的形象不可避免地饱受争议。 纵观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约十年以前,凡涉及中国的媒介报道,多是连篇累牍的丑化之文,但在中国经济日趋强盛,甚至强势之后,这种趋势又似乎得以改观。例如2015年3月份,由中国发起筹备的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国际舆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向以美国为首的众多欧美国家都纷纷加入亚投行的行列,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的舆论焦点,德国媒体罕见地给予了肯定的态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开始积攒了抗衡世界银行的金融力量,美国对亚投行的抗拒是徒劳的。”,而西方主流媒体也表现出了亲华趋势,如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25日的报道中写道:“英国决定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此举激怒了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的决定欠妥。恰恰相反,这个决定是合理的,尽管并非没有风险。” 由此可见,在不同时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倾向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妖魔化时期到客观化时期,再到全面研究时期,国际舆论对中国似乎变得越来越“宽容”,但这种“宽容”,究竟是从真正意义上地撇除了东方主义的话语权和偏见,还是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和平,仍有待探讨。 但无论如何,从东方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从而延伸至一国的国家形象探讨,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第一章探讨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不同时期进行了概括,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东方学的释义,阐述了东方学是怎样的一种话语体系,它因何形成,它与话语权力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微妙关系,并详细地分析了中西方的话语权力关系,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中的身份认同、自我认同、东西方媒体话语权的背景与关系,以及关于自我认同中“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在东西方的话语体系中,西方始终扮演着“自我”的角色,而诸如中国的东方国家一直被置于“他者”的位置,这是研究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倾向形成的根本。 第三章以2014年期间《经济学人》的涉华报道为例,从宏观框架以及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在西方主流媒体所呈现的中国经济形象。 第四章提出了对我国大众传播中国家形象构建的可行性建议,从大众媒体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大众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应当采取哪些方法,去构建一个软硬实力兼备的强大的国家形象。 结语,总结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并对构建共同的对外传播理念体系以及构建国家形象的新路径作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