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研究界对于徐志摩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从徐志摩意外去世引发的评说热潮,到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刻意遗忘或者备受批判,再到八十年代以来被重新发掘,徐志摩的历史命运沉沉浮浮,而他的文学史形象也随之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八十年代以来,徐志摩文学史地位迅速上升,一度化身为“自由”和“浪漫”的代表,成为众人心中膜拜的自由与浪漫理想的文化偶像。但是随着相关资料的重新发现,开始有研究者反对将徐志摩单纯地定义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努力将徐志摩还原为一位具有多面性与复杂性的五四知识分子,企图展示一个更加丰富、复杂、立体的徐志摩。而当徐志摩被毁誉参半地评说讨论了很多年之后,本文再次谈论徐志摩,其关注点不是一个存在过的徐志摩或者他的文本。追踪和辨别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徐志摩,或者是否存在一个“真正”的徐志摩都已经不再重要,而徐志摩为何会受到如此关注以及哪些文化势力曾经参与了对“徐志摩”这一意义符号的叙事,是谁让“徐志摩”穿上衣服在文学舞台上华丽出演,这件衣服又是由哪些力量共同编织,这些才是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要追究和探明的问题。 论文集中分析考察了徐志摩死后到1936年间有哪些因素参与了徐志摩形象的塑造,它们对于后来徐志摩浪漫诗人形象形成究竟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在第一章“友人笔下的徐志摩”中,集中梳理了徐志摩死后友人对徐志摩“其人”的评说,分析这些评说背后的文化立场,并努力呈现这些评说如何参与了徐志摩日后的形象塑造。第二章“在诗人桂冠下”,则立足分析徐志摩死后对“其文”(即文艺成绩)的评价,探讨“诗名压倒文名”这一现象对徐志摩日后文学史形象的遮蔽效果。第三章“遗作整理出版与形象塑造”努力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结合,考察徐志摩死后对其遗文的收集、挑选、出版对于徐志摩浪漫诗人形象的形成具有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