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下重生——关于徐志摩死后其形象塑造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研究界对于徐志摩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从徐志摩意外去世引发的评说热潮,到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刻意遗忘或者备受批判,再到八十年代以来被重新发掘,徐志摩的历史命运沉沉浮浮,而他的文学史形象也随之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八十年代以来,徐志摩文学史地位迅速上升,一度化身为“自由”和“浪漫”的代表,成为众人心中膜拜的自由与浪漫理想的文化偶像。但是随着相关资料的重新发现,开始有研究者反对将徐志摩单纯地定义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努力将徐志摩还原为一位具有多面性与复杂性的五四知识分子,企图展示一个更加丰富、复杂、立体的徐志摩。而当徐志摩被毁誉参半地评说讨论了很多年之后,本文再次谈论徐志摩,其关注点不是一个存在过的徐志摩或者他的文本。追踪和辨别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徐志摩,或者是否存在一个“真正”的徐志摩都已经不再重要,而徐志摩为何会受到如此关注以及哪些文化势力曾经参与了对“徐志摩”这一意义符号的叙事,是谁让“徐志摩”穿上衣服在文学舞台上华丽出演,这件衣服又是由哪些力量共同编织,这些才是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要追究和探明的问题。  论文集中分析考察了徐志摩死后到1936年间有哪些因素参与了徐志摩形象的塑造,它们对于后来徐志摩浪漫诗人形象形成究竟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在第一章“友人笔下的徐志摩”中,集中梳理了徐志摩死后友人对徐志摩“其人”的评说,分析这些评说背后的文化立场,并努力呈现这些评说如何参与了徐志摩日后的形象塑造。第二章“在诗人桂冠下”,则立足分析徐志摩死后对“其文”(即文艺成绩)的评价,探讨“诗名压倒文名”这一现象对徐志摩日后文学史形象的遮蔽效果。第三章“遗作整理出版与形象塑造”努力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结合,考察徐志摩死后对其遗文的收集、挑选、出版对于徐志摩浪漫诗人形象的形成具有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自影视艺术产生后,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之间便有了互通性的机缘,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便是从语言叙事到影像叙事的转译过程。张恨水小说中蕴含的丰富影视元素,使得影视界一次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胡适、郭沫若、梁宗岱、徐志摩、冯至、戴望舒、卞之琳、艾青、王佐良、穆旦、陈敬容、袁可嘉等诗人在写诗的同时,都有从事诗歌翻译的经历。“诗人译诗”是中
目的: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因采用了定量阀进样的方式,其进样量为固定值,定量结果更加可靠,且重复性好。本文探讨了采用定量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市售虫草类保健品中虫草素、腺嘌呤
俄罗斯光电设计公司LOMO正提供一种供肩射便携式导弹武器系统用的MOWGLI 2夜间瞄准具。这些武器系统有SA 7、SA 14、SA 16和SA 18。该瞄准具重 1.9kg ,尺寸 30 8mm×96mm× 76mm ,采用一个带 6 0mmf11.1物
二十世纪,无论是在语言学界,还是在文论界,罗曼·雅各布森的名字都异常熟悉。他的语言交际“六因素”与“六功能”说至尽仍然是语言学、文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的关键词,“文学性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三十年代初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到上海,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了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生死场》,1941年到香港,在贫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花器官具有典型的十字花科特点,无花瓣油菜在花期不存在花冠层,这种特点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预防菌核病的传播。雄蕊心皮化是指花器官的雄蕊结
语气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内部成员较少的相对封闭的词类,但在口语交际中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意义过于空灵、有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待突破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全党同志要把认
本文系河南省渑池县方言词汇的单点性研究,其描写的对象是渑池县的方言词汇。主要以普通话词汇为参照系,通过与洛阳方言词汇的比较,可以让人们看到渑池方言词汇的特色,为渑池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