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膀胱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正常人群尿路念珠菌的感染状况,通过对比三者尿液标本中念珠菌的种类、数量、形态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尿路上皮念珠菌感染与膀胱癌发生或复发的关系及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析念珠菌感染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初发和复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寻找快速有效地检测和诊断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无菌留取膀胱癌患者的尿液标本170例,患者年龄35—79岁(其中男性83例,女性87例;肿瘤小于5cm者112人,大于或等于5cm者58人;小于60岁患者71人,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99人;淋巴结有转移88人,无转移82人;初发肿瘤79例,复发肿瘤9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7例,移行细胞癌163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口附近肿瘤90例,其它部位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液标本87例。正常人群的尿液标本80例。使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同时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上步结果进行验证和鉴定。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自动凝胶成像系统显示及分析实验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0例膀胱癌标本中77例分离培养出念珠菌,膀胱癌患者念珠菌感染率45.3%,检出阳性标本中菌种的分布为白色念珠菌63株,光滑念珠菌14株;87例前列腺增生症标本中24例分离培养出念珠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7.6%,检出阳性标本中菌种的分布为白色念珠菌21株,光滑念珠菌3株;8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中1例分离培养出念珠菌,正常人念珠菌感染率为1.3%,检出阳性样本中菌种分布为白色念珠菌1株;白色念珠菌为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主要的感染菌种;念珠菌感染率在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念珠菌感染与膀胱癌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三角区、输尿管口附近和其它部位)、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不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不相关(P>0.05);膀胱癌初发、复发患者念珠菌感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中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不相关。念珠菌感染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或复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