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黑龙江省特色的油料作物。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化学除草技术在提高作物产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深入开展除草剂对大豆根际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为正确评价除草剂对大豆根际生长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大豆根际环境,促进根际环境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大豆对根际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为实现大豆生产高产优质奠定优良的土壤环境基础。本文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氯嘧磺隆、乙草胺、异噁草酮、咪草烟、2,4-D丁酯五种大豆田常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氯嘧磺隆、乙草胺、异噁草酮、咪草烟、2,4-D丁酯对于大豆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在施药后28天时各施药处理促进作用均完全消失。2.氯嘧磺隆强烈抑制土壤细菌的生长,而且持续时间长。对土壤真菌有促进作用;乙草胺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同样表现出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异噁草酮对土壤细菌表现为促进作用。对真菌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施药后的28天内,49天时各处理均表现轻微的抑制作用;咪草烟在施药后7天时对土壤细菌表现出促进作用,14天时恢复至对照水平。土壤真菌数量在施药后14天内有所提高,21天后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2,4-D丁酯低用量对细菌表现出轻微抑制—促进—恢复的规律。中、高用量处理则自施药后7天起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2,4-D丁酯1000g/hm~2处理在施药后初期对土壤真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它两个处理则表现为促进作用。3.氯嘧磺隆、乙草胺、异噁草酮、咪草烟、2,4-D丁酯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均产生刺激作用,刺激作用在施药后7天最强,此后逐渐减弱,而且均在施药后35~42天时恢复至不施药处理水平。4.五种除草剂各施用量均在施药后7天时对土壤磷酸酶活性产生促进作用,7天后规律各自不同。5.氯嘧磺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4天时达到最大;氯嘧磺隆95g/hm~2处理对磷酸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但当用量增加时,酶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乙草胺对脲酶始终保持促进作用,并随乙草胺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对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仅持续14天,21天后各处理便基本恢复;异噁草酮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恢复—促进”,对磷酸酶的促进作用在28天后降低,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咪草烟对脲酶活性影响表现为:“抑制—激活”;对磷酸酶活性为:“激活—抑制”;2,4-D丁酯对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磷酸酶的作用为“促进—恢复—抑制—恢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