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桂枝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有“群方之首”之誉;在《温病条辨》里,首方亦为桂枝汤,但桂枝汤复方整体属性偏温,运用于温病唯恐失治误治,加重病情。桂枝汤能否应用于温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发现,以“桂枝汤”为主题词搜索,找到6607条结果;以“桂枝汤”并“温病”为主题词搜索,仅得到183条结果,其中关于古籍的思想、方证探讨就有过半,涉及到现代医家运用桂枝汤治疗温病的文献资料极为不足,可见现代把桂枝汤运用于温病的治疗甚少。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其在温病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家治疗温病时使用桂枝汤提供思路及参考,拓展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方法:
使用《中华医典》第五版数据库通过搜索主题词的方式收集古籍文献,总共选取17组主题词,分别为:(1)、“桂枝汤温病”、(2)、“桂枝汤风温”、(3)、“桂枝汤温热”、(4)、“桂枝汤温疫”、(5)、“桂枝汤温毒”、(6)、“桂枝汤暑温”、(7)、“桂枝汤湿温”、(8)、“桂枝汤秋燥”、(9)、“桂枝汤冬温”、(10)、“桂枝汤温疟”、(11)、“桂枝汤春温”、(12)、“桂枝汤暑湿”、(13)、“桂枝汤伏暑”、(14)、“桂枝汤伏邪”、(15)、“桂枝汤伏气”、(16)、“桂枝汤湿热”、(17)、“桂枝汤瘟疫”。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阅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温病类型进行分类,具体为:(1)、风温、(2)、春温、(3)、暑温、(4)、秋燥、(5)、湿温、(6)、暑湿、(7)、伏暑、(8)、温毒、(9)、温疫、(10)、温疟、(11)、冬温、(12)、不可归类的温病。在温病疾病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方论类、方剂类、医案类再行子分类。将分类好的文献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形成基本数据库,做频数、百分比统计及绘制相应的柱状图或饼状图。
成果:
此次关于“基于古籍文献研究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的研究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56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3篇,占搜到总篇数的2.0500%。其中方论类文献最多,为48篇,占纳入总篇数的65.7534%。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除去不可归类温病的文献外,以风温类文献最多,为14篇,占纳入总篇数的19.1781%。在研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症状分别为: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脉象以浮脉次数最多;舌象主要为舌淡苔薄白。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方剂共有87首,其中桂枝汤原方11首,桂枝汤类方76首,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分别为:阳旦汤,柴胡桂枝汤,葛根汤,桂枝汤原方,栝蒌桂枝汤。研究中在桂枝汤类方中加入的药物共涉及有30味,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分别为:黄芩、葛根、石膏、麻黄、知母、柴胡、栝蒌根。
结论:
在古籍中,桂枝汤及相似度大于60%的桂枝汤类方在温病中的应用较少,约占相关文献的2%,其主要应用于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舌淡苔薄白,脉浮等肺卫表证的风温类温病,运用的类方多为加用黄芩、葛根、石膏等寒凉药物的阳旦汤、葛根汤等方。
桂枝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有“群方之首”之誉;在《温病条辨》里,首方亦为桂枝汤,但桂枝汤复方整体属性偏温,运用于温病唯恐失治误治,加重病情。桂枝汤能否应用于温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发现,以“桂枝汤”为主题词搜索,找到6607条结果;以“桂枝汤”并“温病”为主题词搜索,仅得到183条结果,其中关于古籍的思想、方证探讨就有过半,涉及到现代医家运用桂枝汤治疗温病的文献资料极为不足,可见现代把桂枝汤运用于温病的治疗甚少。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其在温病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家治疗温病时使用桂枝汤提供思路及参考,拓展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方法:
使用《中华医典》第五版数据库通过搜索主题词的方式收集古籍文献,总共选取17组主题词,分别为:(1)、“桂枝汤温病”、(2)、“桂枝汤风温”、(3)、“桂枝汤温热”、(4)、“桂枝汤温疫”、(5)、“桂枝汤温毒”、(6)、“桂枝汤暑温”、(7)、“桂枝汤湿温”、(8)、“桂枝汤秋燥”、(9)、“桂枝汤冬温”、(10)、“桂枝汤温疟”、(11)、“桂枝汤春温”、(12)、“桂枝汤暑湿”、(13)、“桂枝汤伏暑”、(14)、“桂枝汤伏邪”、(15)、“桂枝汤伏气”、(16)、“桂枝汤湿热”、(17)、“桂枝汤瘟疫”。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阅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温病类型进行分类,具体为:(1)、风温、(2)、春温、(3)、暑温、(4)、秋燥、(5)、湿温、(6)、暑湿、(7)、伏暑、(8)、温毒、(9)、温疫、(10)、温疟、(11)、冬温、(12)、不可归类的温病。在温病疾病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方论类、方剂类、医案类再行子分类。将分类好的文献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形成基本数据库,做频数、百分比统计及绘制相应的柱状图或饼状图。
成果:
此次关于“基于古籍文献研究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的研究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56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3篇,占搜到总篇数的2.0500%。其中方论类文献最多,为48篇,占纳入总篇数的65.7534%。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除去不可归类温病的文献外,以风温类文献最多,为14篇,占纳入总篇数的19.1781%。在研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症状分别为: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脉象以浮脉次数最多;舌象主要为舌淡苔薄白。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方剂共有87首,其中桂枝汤原方11首,桂枝汤类方76首,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分别为:阳旦汤,柴胡桂枝汤,葛根汤,桂枝汤原方,栝蒌桂枝汤。研究中在桂枝汤类方中加入的药物共涉及有30味,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分别为:黄芩、葛根、石膏、麻黄、知母、柴胡、栝蒌根。
结论:
在古籍中,桂枝汤及相似度大于60%的桂枝汤类方在温病中的应用较少,约占相关文献的2%,其主要应用于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强,舌淡苔薄白,脉浮等肺卫表证的风温类温病,运用的类方多为加用黄芩、葛根、石膏等寒凉药物的阳旦汤、葛根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