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IS的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动态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并且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经济的增长对社会、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显地体现在地类与林分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本研究选择对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2003年、2007年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部分外业调查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全国土地分类标准(GB-T21010-2007)、林业资源分类标准(GB-T14721.1-1993)和国家林业局2003年制定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把地类与林分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地、疏林地、苗圃、农业用地、水体、建筑用地和其它用地,并借鉴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方法对其变化进行变化幅度、动态度和变化程度等分析,为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   (1)有林地和农业用地是200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地类。有林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红树林为主。珠江出海口东、西两岸的东莞、深圳城市群和广州、佛山城市群是建筑的主要分布区。   (2)2003-2007年间,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动态转化以有林地、农业用地和其它用地转化为建筑用地,有林地和其它用地转化为灌木林地为主。   (3)2003-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阔叶林,最小的是水体。   (4)2003-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利用综合年变化率为1.73%,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各地类与林分间的相互转换速度不算快,环境保护较好。   (5)珠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7年的地类与林分综合指数分别是235.83和250.52,珠江三角洲的开发程度已达到中等偏上的状态。   (6)2003-2007年间,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利用程度变化量为14.68,地类与林分利用程度变化率为6.22,均大于零,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利用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阶段。   (7)受各种驱动因子的影响,2003-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类与林分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珠江三角洲东部、西部的地类与林分利用变化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搜集既有材料及补充调查的基础上,对塞罕坝森林类型,群落结构规律、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间的量化关
当下传播要想影响消费者,关键在于两个字:有效。在碎片化时代,真正有效的传播是影响目标群体的那块最大的碎片,对于区域传播来说,最大的碎片即为影响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真正主
从俄罗斯引进的饲料菜,属黎科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成墩成簇生长,株高1.3米左右,叶片宽大肥厚,再生能力极强,春、夏、秋三季均能随割随长,可解决严冬、早春、初夏及晚秋的青饲
土壤侵蚀研究中降雨因素是主要动因之一,在区域尺度上进行侵蚀评价研究时必须考虑时间-空间尺度相匹配的问题,一般认为月时段是与区域尺度相匹配的时间尺度。然而利用月时间
国兰,指兰科兰属中的部分地生种,包括墨兰、建兰、春兰、寒兰、蕙兰、莲瓣兰和春剑等,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名花。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是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的整合基因,整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江苏电视台创建于1960年5月1日,迄今已经历了三十五周年,迈过了一段既曲折又辉煌的路程。耸立于江苏南京市、拥有1800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和演播区的江苏彩电中心大厦是于1987
为了加大“十五”或更长时间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将集中力量调整产品结构,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促进产业升级。以下八大类仪器仪表将作为国家的发展重点:工
期刊
一、“七五”简况和1990年安全工作回顾 “七五”期间,我省煤炭安全状况总的讲是好的,比“六五”有了明显好转: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显著,生产环境不断
珠海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3月产生后,在常委会及其党组的多次会议上,专门研究了人大的宣传工作,大家都迫切地感到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宣传阵地,决定创办《珠海法制报》。